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丽芳

  摘 要 从5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效率;发挥强大功能,突破教学难点;利用网络优势,培养朗读能力;改变传统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什么是“课程整合”呢?有关的描述很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课程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有了一些小小的心得和体会。
  1 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生成了,就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制成课件以创设良好的情境,补充知识背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讲读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瑰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和桂林的山的奇、秀、险。教学时,在各个教学重点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分别再现桂林的水、山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桂林山水油然而生向往之情,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2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识字教学非常重要。但是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机械化”,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味。在教学中,笔者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2.1 巧设游戏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百玩不厌。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各种与识字有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摘苹果游戏,屏幕上出现一棵苹果树,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大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下方有几个苹果筐,让学生选好自己的苹果筐并报字,对了,这个苹果就会落到他的筐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识字的积极性。
  2.2 巧教方法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为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在制作课件时应该很好地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肖、削、俏、霄、消、销、宵、硝、逍、绡”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出示基本字“肖(生肖、肖像)”,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肖”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削苹果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削苹果的“削”在“肖”的基础上加了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利刀旁”,笔者在“肖”上用鼠标一点,一个利刀旁就飞了过来,与“肖”字组成“削”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兴趣更浓。以同样的方法教“俏、霄、消、销、宵、硝、逍、绡”几个字。
  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把偏旁部分设成大红色。最后,大屏幕上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肖(生肖)、削(削苹果)、俏(俊俏)、霄(云霄)、消(消化)、销(销售)、宵(元宵)、硝(硝烟)、逍(逍遥)、绡(绡巾)。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而且记得很深刻。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3 发挥强大功能,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学习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破难点”这个问题。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就会使教学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常规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学习《烈火中的邱少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邱少云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4 利用网络优势,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朗读方法太单调,学生容易感觉枯燥无味,效率很低,甚至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喜欢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4.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等辅助资料,如现在用的冀教版实验教科书,每册书的《教学参考》都配有一个光盘,配有课文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还有,网络上有很多配有视频、动画的课文朗读资源,都可供教师使用。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教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只有通过读才能真正地鉴赏。对这类课文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感情朗读。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着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2 自我修正,自我提高
  笔者经常通过计算机将学生的朗读录下,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及视频、动画,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等。实践证明,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朗读能力也迅速提高。许多学生在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啊!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简直配不上这些音乐和画面!”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5 改变传统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和培养作文能力的开端,作文对小学生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写作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多地用多媒体技术支持,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1)激活写作热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在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声、像、图、文等诸多手段,打破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
  2)调动评议激情。在进行作文讲评时,一味地讲,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甚至厌恶写作。笔者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进行评议。学生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参与热情很高,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以上5种途径的探索,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的实践。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全面整合,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7-36.
  [2]方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若干相关性问题[J].远程教育杂志,2008(4):49-52.
  [3]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5.
  [4]陈颖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考试周刊,2008(12).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