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升培养质量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成熟的培养体系,仍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存在,严重影响了其培养质量。文章主要针对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对策。
【關键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yjsjg201709)。
顺应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要求,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学位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层次人才,而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正是弥补我国高端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举措。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但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主要体现在毕业生身上,比如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是否可以很好地胜任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研究生期间所学到的知识、能力、素养是否可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据了解,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毕业的硕士生认可度不高。这也归根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问题,在其培养中出现了培养模式还不够健全,培养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实践教学不够到位等问题。所以为了推动我国硕士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我们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大家参考。
一、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不足,生源质量有限
全日制硕士学位处于博士和学士学位类别之间,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并且部分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多是由于从报考的理想的高校淘汰后又不愿失去学习机会调剂而来,有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与反思能力,他们不能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又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加上很多学生的能力有限,导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的认可度不高,社会接收度也很差,这也造成了有些调剂的硕士研究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而由于生源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这两大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高校难以培养出符合预期培养目标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加之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的不了解,导致硕士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
硕士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课程,据调查,目前,很多高校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动手实践。课程设置也只是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仅以大的专业方向为主,缺乏对某一具体专业领域的细化学习。另外,课本的内容也比较陈旧,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普及,相对来说缺乏社会实践性。相关调查显示,在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采取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仅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且讲述的知识也不够深入,仅浮于表面,也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课下就更不会去主动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看书,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缺少自主性、启发式、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导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学无太大实质性差异。很多高校教师的教材没有实时更新,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教材。
(三)培养方式不科学,评价方式单一,考核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或工厂进行至少半年的实习,而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有该要求,但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并且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多数为应届本科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影响培养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标准考核制度仍不健全,比如很多高校目前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考核还是以毕业生的论文为主要标准,而其对课题是否可以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等并不加以考核,这样就很难客观反映出其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效果。还有不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硕士研究生不能如期毕业。有些高校对课程的考核也极不规范,不进行知识点及专业技能的考核,仅一篇论文应付了事,而学生就从网上随随便便下载一篇,导师也不认真批阅,就给出一个高分。甚至有的导师怕自己带的课程学生分数偏低,对自己声誉不好,也全给学生高分。这些现象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对研究生课程予以重视,管理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四)管理上的松散与疏漏
一直以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在管理这一环节出现了纰漏,管理比较松散。比如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中,虽然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时,都有制定培养方案,但对于个人培养计划却没有真正实施,这是由于在管理上的松散和疏漏而暴露出的直观问题。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呈现的种种问题,可以说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但不得不说管理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来说,研究生的课程管理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培养方案的实施,还有课程的选取、中期考核以及最终成绩管理,整个管理过程都涉及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等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无论哪一环节没有贯彻落实好,都会影响整个系统,教学质量也就明显下降。所以有很多人说抓好了管理,尤其是课程管理,就是抓住了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提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多渠道加大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
对于生源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高校首要做的就是应加大力度宣传,首先可以通过各大媒体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在本科生和大众中大力宣传全日制硕士学位教育,重点突出在修学位的同时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教育优势。其次,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以及联合创新创业等机会,在本行业内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造良好口碑,能够意识到毕业生的潜力。另外,高校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就业,使毕业生在择业方向上充分发挥出自身专业优势。 (二)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为了响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其课程设置必须要围绕具体专业方向发展以及增加企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教育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要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综合性,突出社会实践性。尤其是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更需要进一步优化,因为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比较沉闷、无聊,以至于社会对理工科学生的认知以“木讷”相称,所以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一些人际交流、音乐艺术等课程,从而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提高科研效率。对于高校而言,不仅要优化课程设置,还要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在具体的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摒弃以往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模式,引入社会最新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来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技能。对于高校而言,应经常聘请一些校外的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专家来指导学生学习;还应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交流。
(三)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培养标准考核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与评价体系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需从单一的高校培养的模式改变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培养的模式,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这既保证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提高了就业率,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提升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社会性。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并与企业联合共同参与质量监管。制定专业实践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标准、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标准等,重点考核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在实践基地工作情况等。学生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论文的考核,还要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企业的满意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高校要采取监管措施,严格把控好培养质量,进而保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中,虽然有专业、学科的差异,但培养模式以及质量管理模式却存在着相同的规律,并带有普遍性的管理环节。所以针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这一层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应制定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这也是保证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然后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要求, 制定出符合当时教育的规章制度,并逐步做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系统化、程序化。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硕士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一套新型教育培养模式,以其综合性、应用性、务实性的基本属性为特色。虽然当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培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我们要找准问题所在,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特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于跃.辽宁省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认知现状研究[D].沈陽:沈阳师范大学,2018.
[2]胡松青,张军,郭文跃,等.论理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06-109.
[3]高艳,郝延明.加强课程管理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10(06):6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5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