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植物保护学科调剂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植物保护学科是冷门学科,地方农业高校的植物保护学科招生中有很大比例的调剂生。这些调剂生对植物保护学科缺乏了解,表现出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动力不足。本文分析了植物保护学科调剂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的对策。
关键词:植物保护;调剂生;专业认同感;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03-02
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很多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植保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1]。然而很多地方农业高校的植保专业面临比较严重的生源问题。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植保专业连续多年50%以上的生源为调剂生。这些调剂生对植保专业缺乏了解,缺少专业认同感,并且学习动力不足。那么什么是植物保护,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呢?
一、植物保护学科
1.植物保护及培养目标。植物保护就是针对植物主要的病害、虫害,研究进行防治,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它以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杂草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的学科。简单来说,植物保护专业的任务主要是治疗植物疾病和害虫。在各农业高校都设立有昆虫系和病理系等相关系室进行招生。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植物保护院下设:①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农业和有害入侵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类有害入侵生物的鉴定、鉴别、检验检疫、控制处理等基本技能,熟悉WTO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规则,能在海关、口岸和各级植物检疫部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进出口管理部门等从事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控制、农产品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测、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推广的高级科技人才;②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农业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类农业有害生物的识别鉴定、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等基本技能,能在农林部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相关企业、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单位从事与植物保护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专门人才;③制药工程(农药方向)三个系,培养具有制药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跨学科特色明显,培养综合人才。植物保护是一门交叉学科,且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综合性很强。其跨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广泛应用以及植物保护逐步信息化。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逐步融合到植物保护当中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种植,其中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等已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此外,最近几年的RNAi和基因编辑技术也逐步被应用于作物病虫害防治。除了生物技术,借助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系统(RS)、决策支持技术(DSS)、信息管理系统(MS)、专家系统(ES),结合农林数据库技术,航天飞机技术、雷达技术等也被应用到农作物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研究和实践中。
3.植物保护学科的就业领域。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动植物检疫部门、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和环保部门;2)地方基层农业局、植保站和农技推广中心等;3)农药化工企业;4)大中专院校。我院植物保护本科毕业生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中40%左右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同学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初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100%。
二、培养专业认同感
1.配置专业指导教师,开设专业指导课。新生入学后往往产生迷茫,尤其是大量调剂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抱着转专业的心思;只有极少部分对该专业有了解,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们要配置专业指导教师,并在第一学期开展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体做法是,对每个班级配置专业对口专业课学术班主任,一方面指导专业课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进行专业实践。除此之外,河南农大在首个学期聘请该学科知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专业指导,这样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保专业的特点和方向。该课程的实施,使得我院学生的转专业率出现重大逆转,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特色,并产生了兴趣。
2.定期进行座谈会或学术活动。座谈会和学术报告是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热情的良药。以我们植保学院为例,针对大学生厌学、迷茫等现状,我院邀请刘波涛教授为同学们做了“走出迷茫”主题报告会。刘波涛教授从根本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厌学的本质及原因。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缺乏专业兴趣、发展前景不明确,使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刘教授以“北大批判”为例,鼓励同学们重视基础教育,发展自身创新能力、自我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单一的学习方式是同学们“犯懒”的原因之一,应将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知识的实践性,从生活中验证课本,提升学习兴趣。
3.鼓励大学生创新,尽早加入专业老师的科研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训练他们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入校接触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尽早加入专业老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活动,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的探索性活动,是对综合能力系统能力的自我挖掘、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基本的科研素养。
三、激发学生动力
1.设立竞争奖励机制。了解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专业认同感的同时,还应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学院设定了奖学金制度,例如年度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励能使人产生愉快的精神享受,增强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优秀学生,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实施奖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荣辱观、利益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
2.改进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我们还要对专业教师提出要求,改变授课方式,改进教学手段,凝练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特色和最新进展,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首先是教材方面的选择,要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多样性选择内容最新的教材。其次,多种形式教学,例如慕课、翻转课堂等让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通过讨论式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改善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创建良好的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舒适的环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标本、仪器和人员都要配备到位,这样才能培养出与外界接轨,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4.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引导。植物保护专业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既需要专业知识学习,也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学习,这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绘画功底好的,如果对昆虫分类感兴趣,可以对其进行培养,最后考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昆虫分类工作者;对数学或计算机感兴趣的,可以进行生态学的学习和研究。
只有了解才能产生认同,产生了认同才有兴趣去学习。因此,对于植物保护学科的调剂生,我们首先让他们了解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专业认同感,然后激励他们的兴趣,最后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龚国淑.黄云.张敏.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29-31.
[2]張海霞.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动力问题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8,(4):226-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