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活前认知 促进深度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受阅历制约,儿童的前认知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时常会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干扰。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梳理、尊重、挖掘前认知,帮助学生减少、调和、化解认知冲突,助力学生建构科学的认知体系,促使学生渐入深度学习佳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梳理前认知,保障深度学习顺利开展
  学生的前认知包罗万象,教师必须要认清这些前认知对新知学习可能带来的利弊,才能合理利用。为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并进行正确梳理,通过有效引导,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片面或错误的前认知对新知学习的负面影响,保障深度学习顺利开展。
  如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一课,教材安排了“用手指接触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来感受水的冷热程度”的活动。如果按照教材设计的方式操作,笔者发现学生很难准确辨别出三杯水的冷热程度,学生往往会用“温”来解释。这样的认知和判断,对于学生认清“冷”“热”显然是不利的。
  为此,笔者将实验进行了适当调整,让A、B两个学生分别感受三杯水的冷热程度,具体方法如下:先让A同学把手指伸进冷水5秒,然后伸进温水5秒,体会手上温度的变化;再让B同学把手指伸进热水5秒,然后伸进温水5秒,体会手上温度的变化。随后让A、B两个分别感受两杯水究竟是冷还是热。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建构“冷”“热”概念。
  二、尊重前认知,引导深度学习有序推进
  课堂是个“大熔炉”,学生个体内部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前认知差异在课堂上常常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并交织,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偏袒一方,势必会对另一方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深度学习难以推进下去。
  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可以让学生先充分暴露问题,再进行有效“调和”,顺水推舟“调和”学生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因势利导,“调和”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将深度学习有序开展下去。
  1.顺水推舟,“调和”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
  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多侧面获取信息,他们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往往不止一面,时常会导致认知冲突,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将这些迷茫充分暴露,通过有效引导来调和认知冲突,将学习向纵深推进。
  对“答案唯一”的固定答题思维让学生对转椅的运动方式判断产生强烈的认识冲突,不知该怎么办。此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通过层层引导,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你认为转椅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依据是什么?
  生A:转椅可以在原地不停地旋转,旋转的时候就是曲线运动了。
  师:你认为转椅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依据又是什么?
  生B:转椅下面有轮子,可以把转椅推着向前移动,转椅前进的时候就是直线运动。
  师:究竟A同学还是B同学的判断正确呢?
  生:……(茫然,不敢贸然下结论。)
  师:(小结)其实A、B两个同学的判断都是正确的。A同学是选取了转椅的坐垫以上的部分进行判断的,B同学是选取了整个转椅作为判断的。
  生:哦……(释然)
  师:转椅在推着前进的时候,你注意过转椅底下的轮子了吗?这些轮子又是怎样的运动方式?
  生C:转椅在前进的时候,底下的轮子是转动的,是在做“曲线运动”。
  师:那转椅在推着前进的时候,究竟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呢?
  生D:整个转椅是在做直线运动,底下的轮子是在做曲线运动。
  2.因势利导,“调和”不同个体之间的认知冲突
  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他们对事物认知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些前认知集中到课堂上呈现,往往会出现互不相让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常常采用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将某些学生的观点作为探究活动的内容;二是直接提供正确的探究方向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我们不难理解,很多教师会考虑到教学进度而更愿意提供正确的探究方向,以免“节外生枝”。但这样为快速得出正确结论而忽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都想证明自己的前认知是正确的)的方式,常常会降低甚至扼杀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导致深度学习的中断。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教学进度缓一缓,先让学生试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探究,当出现问题时再加以引导、扶正,確保学生始终处在深度学习的状态中。
  如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摆》的教学,探究“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在学生的前认知中,有学生认为跟“摆锤下落的高度(摆角)”有关,有学生认为跟“摆锤的重量”有关,很少有学生会认为跟“摆绳的长短”有关。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追问“是否和摆绳长短有关”,而是先让学生根据前认知进行实验活动。当学生实验后发现“摆的快慢和摆锤下落高度(摆角)和摆锤重量都没有关系”时,教师再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一步步获得真知。
  三、挖掘前认知,促使深度学习深化发展
  知识是有结构的,当学生的学习力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串联,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审时度势”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挖掘前认知的机会,促使学习深化发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一课,当学生了解了液体的传热方式后,教师常会选择给学生演示或播放“烧不死的鱼”的视频。当试管上部的水沸腾后,鱼还在试管底部自由地活动,教师就会熄灭酒精灯或关闭视频,通过对话让学生进一步认知液体的传热方式。其实,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到此处,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会想“如果继续加热,鱼会不会没事呢?”此时,教师不妨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引导、对话、再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深度学习提倡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理清前认知中的消极因素,充分尊重、挖掘前认知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有的放矢的设计、引导、转化、盘活,让前认知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媒介和有效载体,促使学生新知的快速形成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0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