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其在课堂中的优势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它调动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学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其与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等均有联系,几乎在生物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均有渗透;从游历的空间看,地球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遍及全球;从研究深度看,生物学研究深入到了对核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从而探索出生命的本质;从延展的时间看,从生命的起源到丰繁复杂的生物界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生物化学进化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有关知识,如血液循环、呼吸和气体交换、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等过程,能够把人体纷繁而复杂的四大系统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人体细胞是如何获取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的,这不仅扩大了教学容量,浓缩了教材的精华,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教学条件下,往往无法讲清楚。而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使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不仅繁琐而且抽象,由于受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删繁为简。生物教材中的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画面展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学生就容易搞清楚整个分裂过程,并且很快找出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这个难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形、声、光、色等多种表达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科学性,直接刺激学生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知识信息,继而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对学习内容留下更加深的印象。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法去讲解很枯燥,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能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听学生反映概念原理太难记忆。确实,生物课有许多概念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学生难以清晰地辨析。多媒体课件声、图结合的形式,能够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均充分调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全局综合,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既能深入微观世界,通过对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研究,从而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也能使学生邀游于整个生物圈,从而针对如何改善全球的环境和資源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因此,它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此看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较好地促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够将知识通过形、声、色的再现,变成真真切切的声音,栩栩如生的形象,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条件,能使一些枯燥、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宏观或微观世界、空间变大或缩小、时间拉长或缩短等等,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面前。其呈现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学生对知识信息有一种“立体”的感受,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记忆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敏编著.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典型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董建春.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7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