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于是,我对自己的课堂也进行大胆尝试,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其它学科相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音乐;新课标;学科整合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審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要求,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逐步和其它课程进行了有机融合,使音乐教学活动贯穿到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各个学科当中。每学期一开学,我就先把所带年级的各科课本借到手里浏览一遍,了解大致的章节和教学内容,寻找能够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或者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的元素,然后再依据手中的音乐教材对内容进行调整,做出教学计划,尽量让音乐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让音乐体验与情感素养、实践能力相得益彰,甚至血肉一体。
一、音乐与语文相结合,使德育渗透如影随形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本身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那么,音乐课更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我曾在学生中多次做过调查,问学生爱上音乐课还是语文课,当他们遇到挫折或喜悦时,更喜欢听音乐、唱歌还是写日记、文章来抒发?答案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文章所蕴含的人文性,我便有意识地在音乐课上做了一些文章,让语文元素穿上了音乐的外衣,华丽地走进了音乐课堂。
《唱脸谱》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而我们的校本课程中正好有这个内容。于是我便和语文老师沟通协调了教学内容和各自课堂上的侧重点。在上完语文课后,我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走进京剧”,走进《说唱脸谱》。一开课,我先播放京剧唱腔《铡美案》选段视频来创设情境,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简单谈话后,播放《京调》,并请几个小戏迷穿着绘有京剧脸谱的服装走圆场进教室,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由于在语文课上的铺垫,学生对京剧、对脸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上,他们有的展示了亲手制作的京剧脸谱,有的主动介绍了解到的脸谱知识。播放《说唱脸谱》时,我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边唱边创编动作。原本相对静止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通过看、唱、做,在活动中接受了知识,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再如: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九单元的主题就是“音乐”。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以及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则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于是,在那两周的五年级音乐课上,我就安排了与这三篇课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首先,我把课型定位为欣赏课,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月光曲》和《森林奏鸣曲》为欣赏内容。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学生对这首歌曲太熟悉了,人人都会唱。但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受国歌的魅力,体悟国歌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不但要从语言文字入手,还需要从音乐的角度去感受。在课堂上我先引领学生回顾了课文的最后两段。然后背诵歌词,再起立欣赏,逐步引领他们从音乐旋律中感受那铿锵的节奏,通过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音乐再次把他们带入那血与火交织的画面中,从而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激起熊熊燃烧的火焰和澎湃的热情。西方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这样一气呵成的教学,使本该两课时完成的欣赏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发展欣赏能力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德育渗透得无影无痕。
二、音乐与数学相结合,为思辨助一臂之力
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而儿歌《数青蛙》不但是音乐课上节奏练习的最好素材,更是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记诵乘法口诀的最佳辅助内容。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观看了自制的《青蛙跳水》动画视频,然后让他们拍手看着文字齐诵这首儿歌,再去掉文字看视频打节奏记诵儿歌,接着播放《九九乘法口诀儿歌》MP3,学生边听边读。最后播放《数青蛙》的音乐,组织学生分组随音乐模仿小青蛙进行律动。这样,学生就在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背会了乘法口诀。不但为数学老师的教学助了一臂之力,而且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音乐与美术相结合,使艺术素养锦上添花
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它们都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从课程性质来说,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但从理论上讲,它们又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各自具有独立的个性。在我们的音乐或美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让美术和音乐进行互补。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和《我们的田野》时,我引导学生在歌唱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听到旋律时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然后鼓励他们拿起画笔画下来。这样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进行创作,一幅幅与歌曲内容相辅相成的美丽画作就从他们手下诞生了。课堂中,学生有的边唱歌曲边进行创作,有的凝神闭眼像在倾听,又似遐想,各个都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这样的形式还可延伸至叙事类连环画的创作。比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在学生听了歌曲、理解了歌词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创作,让学生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不但唱歌曲,还“画歌曲”。这样的“乐中有画,画中有乐”,把音乐、美术有机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他们在直观上感受到了音乐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能力。
四、音乐与其它课程的结合
科学技术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离开了科学技术,音乐家无法创造出今天如此多样化、丰富的音响世界,音乐也不会得到今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所以,音乐在科学领域中的运用更是举不胜举。音乐在医疗、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永远是科学家们探究不尽的课题,而音乐与《品德与生活》的结合更无须赘述。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需要在大教学环境下,敞开胸怀,与其它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让朴素的音乐教学更加丰富,更富有生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这种整合片面地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要分清主次;而课程上的整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只有我们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才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为他们的艺术成长插上健硕的翅膀,使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长久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宗英.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J].祖国:教育版3(2013):399-400
[2]蔡朝阳.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0(2013):114-115
[3]钟敏俐.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