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就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其问题提出关注重点、应用课堂时间等应用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微课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微课教学比较生动形象,能够丰富文章结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下文对其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问题
1.存在伪微课的现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减轻其学习压力。但目前应用微课不仅没有降低学生的压力,还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迷茫。这是微课应用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伪微课是指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微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不出微课的优势。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甚至忽略学生的地位,使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区别。
2.微课的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现今社会,教学中广泛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同时微课也得到应用,多媒体具备多元化、灵活的特征,微课的内容与多媒体的特点相符合。但进行实际应用时,有部分微课内容与多媒体特征存在差异,另一种方法更符合教学应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内容,使微课与多媒体相符合,来提升教学效率[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措施
1.抓住重点,建设微课的学习情境
微课即借助视频录制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将45分钟的课程内容压缩成10分钟左右,以精炼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记录教学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环境,做好微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微课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学习《活化石》这一课文时,其中的重难点是“化石”,课文都是围绕“化石”来展开的,学生会产生疑问,化石是什么,怎样才能形成化石,通过文章没有办法理解活化石的意思。教师可以在微课的课堂上来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化石的形成,在这个基础上讲解课文中活化石的含义。
另外,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较小,没有完整的思维能力,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因此对于色彩明亮、个性的人物会很有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将重难点问题转变成具体的知识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将教学内容导入到微课课件中,并应用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与语文知识有所共鸣。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文时,教师只通过语言来讲述西沙群岛的富饶,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的,教师在微课的课堂上通过视频展现西沙群岛的景观,让学生直观观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應用微课时间
微课能够将教师的讲课时间精简到10分钟左右,这并不意味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微课是将教师讲授的时间缩短,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微课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与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文时,课文的重点是研究涨潮的景观及解读修辞手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详细剖析景观的阐述措施及修辞方式。在完成微课的讲授后,其他的时间让学生逐渐消化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将教材内容与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联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与景观有关的文章,使学生可以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对喜欢的景观进行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描写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2]。
尽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也就导致有些学生在教学中不能适应,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做到因人而异,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应引导学生运用脑、眼、手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个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微课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微课,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及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及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微课的应用,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的研究[J].学周刊,2018(36):128-129.
[2]梁艳凤.基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