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斯金纳强化理论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强化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通过对强化的含义和强化类型的分析,论述了强化理论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科学应用,以形成高效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一、 引言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尊重、赞赏学生;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目前多数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采取堵漏式、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甚至错误使用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来控制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如此非常容易将学生引入歧途,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从而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认识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指导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使用这一理论。斯金纳所主张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其强化理论全面、深刻、实用性强,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修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为高效、科学地进行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提供了方法指导。
  二、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 强化的含义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研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引起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外加条件刺激就叫强化。引起这种行为反应的外加刺激物就是强化物。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性格、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所以,同一个事物对不同同学来说并不都是强化物。例如,在教学管理中,奖励一支小红花给喜欢小红花学生,就会增加这个学生的被期望发生的行为,但是奖励一支小红花给不喜欢小红花学生,则起不到强化作用,小红花则不是强化物。
  (二) 强化的分类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四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被国家、学校、教师期望发生的积极行为,从而增加学生身上积极行为发生的概率,进而实现教育目的;负强化是指被期望发生的积极行为预期增加或者已经增加,为了巩固那些已经增加的积极行为,撤销原来的相关惩罚;惩罚是当学生做出不被期望发生的行为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不被期望发生的行为的过程;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学生原先有作用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销,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不再进行强化,此行为的发生概率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科学应用这四种类型。
  三、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一) 积极应用正强化,恰当使用强化物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恰当采用强化物,对被期望发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在强化物的有效激励下使这种行为得到保持和延续,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强化物。强化物类型有物质类,如文具、书籍等;活动类的,如唱歌、情景剧等;精神和情绪愉悦类的,如通报表扬、发奖状、荣誉称号等,教师应创新和挖掘适于不同学生的强化物。通过正强化,学生们明白了自己好的行为能受到奖励,他们会努力地去做被学校和教师期望发生的行为。积极的行为如果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奖励,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启发和带动,朝着被期望的教育教学目标前进。
  (二) 适当借助负强化和惩罚,修正学生的偏差行为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只使用正强化,就会让学生只看到优点而意识不到不足,容易形成骄傲自大的人格特征。所以适当借助负强化和惩罚,对不被期望发生的一些偏差行为进行否定和惩戒,使之消失。惩罚的具体措施有:为班级做好事、降低综合素质评比等次、班内或者学校处分等,都会有效干预偏差行为的发生,进而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学校德育处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惩罚,根据学生的错误行为严重程度划定不同层级的处分,并设定处分观察期,如在处分期限内表现良好,则撤销处分。这是惩罚和负强化的结合应用,被惩罚学生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力争在处分期内有好的行为表现来撤销掉处分,最后达到修正偏差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 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自然消退
  当今社会离婚率高的现象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些学生存在自卑、懦弱、存在交际困难、打架斗殴等不健全的甚至极端的人格特征。他们违反纪律的目的就是引起师生的关注,以突显自我存在感。對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教师应巧妙运用自然消退的方法,也就是对这种不良行为要漠视,使行为个体自知无趣而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当然,在私下要鼓励其他同学和他多接触,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分析孩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例如,我班梁宁同学在自习课、大课间、甚至部分女老师的课上故意起哄,并偶尔吹口哨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此时,如果老师对他进行批评,可能就助长了不良行为的发生而继续让它刷存在感。我对该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父母离婚后随祖父母一起生活,父母都不在身边,生活中缺乏正常的关爱和教育。因此我采用了自然消退的方法,对他的行为不加理睬,对其他同学没有因他的偏差行为而起哄进行表扬,最终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矫正了偏差行为,形成了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总之,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斯金纳强化理论对于班级管理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科学运用,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谢建民.谈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2(7).
  [3]杨元超.斯金纳强化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金田(励志),2012(10).
   [4]付
  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0).
  作者简介:
  张宏,冯彦宏,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
   谈剑锋,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岷县西城区小学;
   林欲飞,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