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课程资源 巧妙落实泽生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唐闸地方关于张謇的教育思想为学校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方向,并相应形成了关于生命化教育和生命意识内化的课程化资料。为此,我们将“泽生”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载体,努力与语文教材和课程内容有机统整,构建出丰富而切实的“泽生”校本资源。本文提出要开展学科渗透,润泽生命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改善生存状态;强化常态规范,提升生活品质,真正为学生强化“泽生”效益奠基。
关键词:学科渗透;综合实践;生活品质;课程资源
2010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教育政策先后提出,要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唐闸地方关于张謇的教育思想为学校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方向,并相机形成了关于生命化教育和生命意识内化的课程化资料。为此,我们将“泽生”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载体,努力与语文教材和课程内容有机统整,构建出丰富而切实的“泽生”校本资源。
一、 开展学科渗透,润泽生命成长
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此,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学科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强化学科之间的融通与渗透,在跨界思维的认知体验中,构建出契合学生生命发展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润泽提供课程资源支撑。
如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由《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兒》多篇名人爱国的诗文组成,形成了“爱国”单元。这一组课文中鲜活的人物、典型的事件,对于熏陶学生内在心灵,激发他们内在的爱国情怀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单元的文本就可以通过统整与重组的方式成为“泽生”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内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进行统整。一方面,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提供的名人资源,与语文教材形成一个系列下的主题内容,以名人典型的爱国事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在学生认知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情感蓄积之际,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倾吐的动力,激活学生的言语表达冲动,在情感蓄积和实践表达的融通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泽生”课程资源构建打通了语文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链接,让学生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润泽生命地成长。
二、
开展综合实践,改善生存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不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限定在空间逼仄、思想涣散的过程中,而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设置出扎实而灵动的综合形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活动过程中达成“泽生”的思想状态,为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着力。
如苏教版六年级编者设置了一篇与社会调查相关的习作,要求学生将关注点设定在话题的选择上,即社会调查应该调查怎样的内容?这一内容必须要能够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适当的点拨与引领之下,教师并没有停留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而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选择的话题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每天睡眠的时间、周末被逼参加补习班的情况、课外阅读的总量等。话题选择之后,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设置调查单,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并努力与自己形成对比,在自我关照中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机械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与灌输,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展开活动,帮助学生在深入操作、实践与体验感知中,促进“泽生”效益高效发展,真正为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 强化常态规范,提升生活品质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改善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张謇积极倡导的“人本”思想就是要将人的概念置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而“泽生”校本课程的构建与推进,更是明确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首要性原则。我们需要紧扣课程资源中对学生常态化生活以及言行等具体细节的呈现,帮助学生在感知与规范的过程中促进生命品质高效发展。
其实,在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铸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优质文本,这些文本对于“泽生”有着天然独特的优势。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父子俩钓鱼时,由于在规定时间内钓到了一条不允许钓的鲈鱼,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父亲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必须将钓到的这条鲈鱼放掉的故事。整篇课文事件简单,但对于人物言行细节描写却非常细致,所包含的道理也蕴藏在人物的言行之中。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教育意义。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哪些时候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让学生尝试将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机对接,明确学生常态化的规范,有效提升学生个人的生活品质。在苏教版中,类似于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诚实与信任》中主动承担错误的作者,《九色鹿》中出尔反尔的调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较为鲜明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文本的内容重新规划与构建,不仅使它们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载体,更要将这些课文的价值进一步放大,起到润泽学生生命意识的作用。
四、 小结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课程有着其工具性的一面,也有着其丰富的人文性情韵,阅读教学就需要利用教材文本规范常态认知,真正促进学生生活品质的高效发展,从而将“泽生”意识落到实处。
教材文本的认知与体验需要积极构建鲜活而适切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施下营养丰富的肥料,将“泽生”的整体目标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付红宇.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实验课题有感[J].教育观察,2018(18).
作者简介:
张吉芳,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唐闸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