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4G网络时代,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构建跨文化交际课程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互动教学模式,通过移动设备课前进行学习互动,课堂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153-03
近年来随着4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成为了大学生的标配。这些移动终端所具有的通信、游戏、上网、拍照等功能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对那些自制力欠缺而又缺少家长和教师引导与监管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已经不可遏制,对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造成严峻的考验,对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人格以及身心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1]。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核心课程,对中美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沟通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但是这门课程学时少,要求高,难度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观看大量的信息、与组员共同讨论案例,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本门课程中起到查资料、分享、讨论、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互动性功能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完成课程任务。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协作性,强调情境学习。以往的教学理论重视教师的中心地位,突出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由原来的外部强制输入变成了情境中内部主动吸收,从独立个体学习变成了小组合作的社会化学习,从脱离情境的想象学习变成了情境式体验学习。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从演员转变成了导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指挥者。这种帮助、指挥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2]。基于4G网络的互动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通过移动终端的使用,翻转了课堂,教师真正成为了学习过程的导演,帮助和指挥学生在课上课下完成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移动终端的使用,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形成网络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分析,真正实现了情境学习,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网络的引入使得这种模式更加高效,讨论更加深入,效果更加突出。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是对英语国家比较典型的主流文化进行描述、阐释和讨论[3],主要包括语言交际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商务文化、教育文化、医疗文化、家庭观念等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将互动教学模式分为了课前、课上和课后的互动;将跨文化能力分为文化理解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方案构思能力、效果展示能力。
(一)课前互动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时少,任务量大,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课上教学得以延伸到课前。建立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根据教学内容,把其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如跨文化交际概述、文化概念与语境、影响感知的因素、母语文化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文化价值理论、言语交际与交际风格、文化冲撞与跨文化适应等提前推送到群组、公众号或平台上同时附上参考资料。这些理論知识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国内甚至国外一流大学建设的慕课,或者是自己录制的微课。但是不管是慕课还是微课,都不能太长,以20分钟为宜。这样做首先可以让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学,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避免了时间太长,学生会丧失兴趣。对于课前推送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做好监控,学生可以通过短信息或留言的方式与在线教师互动。教师就理论部分的疑难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群的解释。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英语外教、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进入到群组或关注公众号,邀请他们充当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更好完成理论的答疑。除答疑之外还要做好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讲教师要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可以采用小型题库的形式考核,做到一人或一组一题防止学生抄袭。最后教师把涉及面广的一些疑问进行归类总结,留到课堂上进行统一重点强调。
(二)课上互动
构建移动终端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是保证了课前教学环节的互动,而且为课堂教学互动提供了基础。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复杂,难度大,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难免走神,被手机游戏、视频等吸引。因此课堂互动也要改变传统的问答式互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是一个导演,负责课堂的组织和活动的调度,最后进行评价和补充强调。课上首先要对课下推送的理论进行检验,学生对基本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PPT演示、Prezi或Fousky等方式,呈现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理解。在小组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对某些不恰当的理解或行为进行纠正。参加演示的小组要负责把自己的呈现内容上传到群组或平台上,供同学们和外教老师、留学生助教们评审。同时设置一个激励机制,让没参加呈现的同学或助教们对他们进行投票,期末的时候按照票数进行打分,算作过程考核的重要组成。
教师抛出一个案例,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时将这个案列上传到群组或平台上。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找各种资料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将自己的或自己小组的观点推到平台上,供大家一起探讨,进行社会化学习。教师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每个小组的观点,实时对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打分。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课堂互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前完成课前的理论学习,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参与互动,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干坐着看别人互动。这种情况出现后,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杜绝再次发生,引导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课前理论学习,加入到课堂讨论中来。移动终端首先是学生课前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平台,其次是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讨论中查找资料的图书馆,最后是理论知识运用的辩论室。
(三)课后互动
跨文化交际课程需要大量的案例、视频、图片、表格、数据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跨文化理论,应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在课后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延伸。教师每学期可以设置4次阶段性评价的任务,放到单独的栏目里供大家完成。阶段性评价的任务内容都是应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可以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商务谈判、课堂教育、家庭教育)考察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也可以给出一个现象,让学生利用理论进行解释说明,以考察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的文化汇演来展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展示能力。阶段性考核的布置和完成都是在群组或平台、公众号上完成,学生既可以通过短信息、留言等形式完成和教师的即时互动,也可以完成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留学生和英语外教都可以作为互动的对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反馈
3轮移动终端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后,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兴趣、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学习使用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教师满意程度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一)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学习知识的时间大大延长,从原来30%的学生每天不足20分钟(其他学生从来不用手机学习课程知识),提高了90%以上的学生平均每天利用手机学习的时间达到了2小时以上。在利用手机学习的这两个多小时里,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理论知识,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知识去回答问题或为小组讨论做素材上的准备。学生学会了使用各大搜索引擎包括国外的英文搜索引擎和利用国内外的在线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大学期间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技能就是自主学习,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在线自学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学生认为从小组的讨论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了不同的知识。8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小组领导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根据每个成员的不同性格和特长更好地分配小组活动的任务,每个成员也都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好处,集体荣誉感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另外69.7%的学生表示随着小组活動的增多,自己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为了不在小组中沉默,不让自己的小组落后,自己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根本无暇顾及手机游戏和小说。
(三)学习兴趣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9.4%的学生表示对跨文化交际这门课非常感兴趣,只有4%的学生认为课程压力过大,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这和实验之前的37.4%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感兴趣相比高出了52%。
(四)师生关系更加紧密
从每学期学校的评教结果看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课教师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8.46%的高分,这与实验前86.34%的满意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互动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上到课后都有大量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能够更好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困难点。同时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都可以得到教师及时的解决,有助于平等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
基于移动终端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英语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设备,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以生为本,做学生的引路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旭,罗小芳.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20.
〔2〕莱斯利.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5.
〔3〕雷惠麟.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3):185.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93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