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要想上好一節语文课,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段目标,要充分关注学情,要突出重难点,还要适合上课老师的自身特点。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研究。
【关键词】 目标教学;全面发展;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方向、水准和质量,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依据和总目标。它的确立和和制定除了要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让学生走出老师定下的框框架架,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很有可能使课堂达到一种“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效果。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实践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经过头脑加工处理,然后说出、写出、做出来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一些操作技能,使主观得以在客观物质世界中体现,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二、取舍得当,突出重点
一篇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多加揣度作者的思想,大胆取舍,侧重主题、手法、情感等其中的一项重点讲解。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各方面都讲解,学生无法完全吸收,只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根本无法学好文章中的重点。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三、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相当复杂,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工具性、人文性等属性,又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构建以语文知识目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目标为核心,同时注意语文教学的道德情操目标和人格教育目标;第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区别。首先,为了提高可实施性,可以将语文中的知识性目标量化、分解。其次,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不能一味地注重客观化、精准化,否则其教学目标也会失去其应有功能,要让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四、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来达到教学目标。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将“提高对托物言志意境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就要引领学生分析物品描写的层次、物品描写的技巧及其形成的效果。
五、实施活动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教学中的活动因素,营造一个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总而言之,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非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和能动性高低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制定最佳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个人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8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