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更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法律素养,推动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复杂的青春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25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忽视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思想观念却长期落后的局面。对一名合格的学生和社会公民来说,思想的健康远比知识的丰富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当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法,不断朝着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前进,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和生理、知识和精神上的健康成长。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可以参考下文的观点。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很少会主动思考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认识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认为这门学科不是考试重点所以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认为只要把书上的知识讲一遍给学生听就算完成教学目标。而有的教师则是有改革教学的意识,但是却缺少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指导,最终也不了了之。教师这种“消极教学”的态度使得教学新意难以形成,制定教学策略的创意性无法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只是完成教学进度,认为将教学的计划付诸现实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主动思考如何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课上得更加精彩,更加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总之,部分教师这些落后的想法是导致当前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解读不够全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信息的来源主要集中在教材内,教材的编排和内容选择依据的是教学大纲,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认真挖掘教材的内涵。但正如前文所提,目前的教学环境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不足的,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低估教材的价值上,更表现在教师随意解读,或者浅度解读教材内涵上。因此教师对教材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基础很难建立,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实践运用机会匮乏
事实上,初中的教学环境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限制性。随着理论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书本理论走向实践运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教师借助实践案例教学的机会少。教师自身的案例知识储备不足使得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穿插案例话题,从而导致教学走向枯燥单调。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实践探索的机会少。一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安排合适的合作实践活动。二来,学生走出教室的机会很少,对法律知识的基本运用方法,道德观念的约束条件认识十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学生还会陷入“学难有所用”的困境。
二、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主要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
教师想要制定科学全面的教学策略,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刻不容缓。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观念发展的方向正确,行动前进的步伐才不会被打乱。因此,教师要改变对待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态度,以更加积极、主动、负责的姿态参与教学设计和教法完善。一方面,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是从对授课教师的尊重和喜爱开始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这门学科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和作用,努力寻求突破传统的方法与途径,然后怀着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进展,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努力而专注学习,从而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宽自己的学习途径,学会取长补短,既要从身边的机会入手,多听取公开课,参加教学研讨会,和其他教师交流经验。还要主动借助网络、论文、新闻等手段了解最新的教学资讯。通过这种点滴积累的方式,教师能够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逐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深度解读教材,打好教学基础
正确的教材解读需要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做起,将备教材作为重要的备课任务。首先,教师要读通教材。如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许多专有名词,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查明、标注这些名词的意思,方便在课堂上给学生解释。其次,教师要读懂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具有其道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中的大标题、小标题等理解教材设计的意义,并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规划中。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材中的提问、贴士、知识拓展等信息,从细节入手推动教学规划完善和充实。最后,教师要延伸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案例论证,但这些要素也正是学生的学习突破口。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加入自己的观点、客观的论据、趣味的案例等,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打造高效趣味的教学课堂。
(三)落实实践运用,开拓学生眼界
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出色的实践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能够有效地落实知识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初中学生大多还保留着好玩爱说的性格,因此,实践化的教学氛围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调动方式。
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落实实践化教学观点。教师要将案例、活动、访谈等实践要素结合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用事实证明理论,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消费者的权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一个具体的消费过程,帮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走进生活,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验证理论教学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法院旁听、代表选举、社区换届等活动,让学生将在教材中学会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总结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应当把握道德与法治的要点和两者的必然联系,不断强化自身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观念,为自己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要求,还能为将来应对生活中的难题,面对两难的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解决意见。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教师从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做起,不断挖掘教材的内涵,丰富讲解的方式,强化观念的形成,為学生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4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