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程实践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基于湖北省荆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长江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将地学与环境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整合为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本科教学;课程实践;野外考察;室内操作;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08-02
近年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农业生产也出现新的特点,尤其是家庭农场、农业联合会、现代农业企业和互联网+等新型农业产业,对现代科技和农林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1-3]。基于此,湖北省在普通本科高校中推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加快培养一批理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能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实践教学作为大学课程教学的深化,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4,5]。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长江大学的骨干学科,是长江大学的中坚力量。为此,我们对课程实践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满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以地理学为核心,将《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4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整合为课程综合实习,结合湖北省地域特色和学校位置,野外实践教学集中在宜昌和荆州的长江沿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3]。
一、实习课程功能简介
《地质与地貌学》是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地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及空间的广阔性,我们很难在室内模拟某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因此,野外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二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学习,开展野外实习,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另外,野外实习是学生真正接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作的开始,也是他们从事资源环境事业的起点。此教学环节的好坏,对于他们今后从事资源环境相关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综合专业基础技能课,是地学、土壤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弄清区域成土因素特征,掌握土壤类型及发生演变规律,拟定土壤分类系统,确定制图单位并进行评价。掌握这套技术,可使学生拥有对资源及环境的宏观分析能力,提高运用土壤学、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处理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水平。
《环境科学概论》主要研究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式和演化机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机理以及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通过教学实习,学生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结合,提高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土壤学》是专业核心课,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进一步认识土壤形成与成土条件的关系,明确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紧密联系地质演化与土壤形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考察山水景观时能够知其所以然,了解自然风景、特定土壤背后的知识。
二、实习环节的优化
1.动员和准备阶段。动员工作:实习队长宣布实习计划与安排、主要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宣布实习纪律,强调实习安全和注意事项。
实习基础知识讲解: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讲解《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野外实习指导。
工具准备:铁锨、养分速测箱、罗盘、GPS仪、智能手机等。
2.野外实习路线。
(1)实习路线一:松滋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刘家场奥陶系典型土壤剖面、颜将军洞。
主要内容:平原湖区湖泊效应和人工湖泊特征。观察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笋、石柱、地下河);观察奥陶系和志留系地质剖面,熟悉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区分黄棕壤、第四纪红色粘土等典型土壤类型。
(2)实习路线二:宜昌安琪酵母公司、黄花乡奥陶纪园、晓峰乡寒武纪园。
主要内容:宜昌安琪酵母公司污水处理流程和工艺的调查与分析;黄花乡“金钉子”(即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奥陶纪中统、奥陶纪下统地层;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下寒武统剖面;沉积岩层寒武天书(Cambrian sealed book)形成;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和规律。
(3)实习路线三:宜昌中化东方有机肥公司、宜昌—枝江—荆州长江沿岸典型土壤剖面。
主要内容:了解有机肥的生产与加工流程;熟悉奥陶系和志留系地质剖面特征;识别黄棕壤、第四纪红色粘土、潮土等典型土壤分类;通过智能终端(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识别不同农业用地的颜色和区划。
(4)实习路线四:荆州垃圾发电厂、荆江分洪工程、宝塔湾水位站(万寿园)、荆州农业气象综合试验站。
实习内容:了解城镇生活垃圾和农业固废的处理处置技术;熟悉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涝渍地土壤剖面、土壤质地和土壤类型;了解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环境现状及治理状况;熟悉河流地质作用与长江荆州段分洪设施、分洪区设计;掌握农业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3.室内分析与操作阶段。典型矿物、岩石实习标本的鉴定、标注、整理和归档;土壤标本的分析、测试和鉴定;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土壤调查资料内业整理、土壤资源评价与GIS制图。
4.实习总结与评价。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撰写实习总结并做简要汇报。实习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实习态度、组织纪律、实习期间的表现占20%,实习报告占80%,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
三、综合实习改革效果
以地理学为核心,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4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使各实践教学环节互为实验素材,打通课程内在联系。集中实践不仅节约教学资源,提高实验设施利用效率,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基本概念及内容,如地质有关的地层、地史和构造,长江中游典型的地貌类型和土壤特征,学会用专业知识解决平原地区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问题。
综合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支撑,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然而,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尤其是在人力方面,指导教师多为中青年,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年轻教师对野外典型岩层、地质和土壤分类掌控能力不足,需要跟随老教师多进行实地学习。其次是财力,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成本包括交通工具租用费、餐饮费、师生保险、校外指导教师讲解费、教师实习补助等水涨船高,而学校实习经费管理制度并未进行实时修订,造成实践教学投入缩水,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学校要重新评估、修订实习管理办法,增加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双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134-135.
[2]张文明,邱慧珍,蔡立群.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29-30.
[3]范海荣,吴素霞,谢新宇,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45-9148.
[4]叶优良,黄玉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8):72-72.
[5]刘敏.初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东西南北:教育,2018,(1):45-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