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妙引导,激发创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案例背景
  2018年1月出台的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旨。同时,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将很多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笔者正好承担了一节《认识“疯狂的3D打印”》的研究课。作为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相对较新的特色课程,3D打印没有具体可以参考的教材,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本节课是借班上课,学校较为偏远,学生在小学时未曾接触过3D打印,不了解3D打印的知识。初二学生对3D打印内容会比较感兴趣,只要教师加以有效引导,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描述
  1.设定教学内容,确立研究方向
  设定的教学内容是:①利用视频辅助,理解3D打印的概念和原理,并了解3D打印的应用、建模软件等;②通过实例,认识DSM软件界面并掌握几种视图(平面图、回位)和模式(三维模式、草图模式)的切换;③掌握以下几种工具的使用:圆、矩形、多边形、选择、拉动、去壳;④通过巧妙引导、实时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利用DSM进行简单的创意建模。
  3D打印的很多理论都较为专业,初二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需要给予更多的形象化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而且,针对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年龄特点,教师要考虑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将枯燥理论视频化,用动画、文字、图片、视频、3D打印的实物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疯狂的3D打印”。
  2.抓住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1)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内容是主人公摔坏了自己心爱的水杯,伤心难过之后,一步步追溯到水杯设计制作的源头——他突发灵感,自己通过3D打印设计、制作并且打印了这个水杯。
  (2)多方位知识呈现,促进学生获取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触摸3D打印的实物,让学生增加形象、直观的感受;播放一段自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3D打印的应用,拓展对3D打印的认识。然后,将文字、动画、多个实物薄片结合起来分析3D打印的概念和原理。接着,让学生了解3D打印机的市场行情,并且从打印文档、使用材料、打印方式各方面,将3D打印机和普通打印机进行对比,来进一步认识3D打印机。紧跟着,让学生知道几种3D打印的建模软件并展示一些利用DSM建模的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抽象的认识,随后进入DSM的界面,对界面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3)通过热身实践训练,熟悉软件工具使用
  教师设计了一个热身任务——简单收纳盒的制作,让学生熟悉DSM软件的部分工具,如多边形、圆、回位、平面图、三维模式等。教师演示要点:①在“平面图”视图中,使用作图工具绘制封闭的平面图形;②调用“回位”视图,在“三维模式”下,点击“拉动”工具拉动该平面图形成立体造型;③使用“选择”工具选择顶面,调用“壳体”工具抽核,设置需要的厚度。通过该热身任务,在熟悉工具的过程中,帮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意设计的平台。
  3.通过巧妙引导、实时分享,提升学生创作兴致
  师:同学们,大家都已经完成了你们人生中第一个3D建模的收纳盒,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若要制作一个个性化的创意收纳盒,你会从哪方面着手设计?或者说你会关注哪些点的设计?当然创意应该来源于生活,应该在实用和美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而非天马行空。
  生:造型。(多数学生回答,说明前期的热身任务铺垫有效,激起思维的共鸣)
  师:那么从刚才的热身任务中,同学们觉得,造型又是由什么来决定?
  生:底面设计。(少数学生回答,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教师讲解底面设计的要点,单个图形可以展示美术功底,自己绘制,多图组合可以做出多个图形,进行各种方式的组合,然后单独拉动各小图,也可以仅仅拉动保留的外形图。重点强调如何删除多余线条,需要拉动成立体造型的图形一定是封闭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热身任务的铺垫下,学生便有了翱翔的翅膀,同时,教师再进行共性问题集中解疑,个性问题个别辅导,把握分寸,语言激励,努力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意时间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展示作品,并请学生谈谈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设计的思路是什么,教师点评鼓励。通过作品交流、经验分享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侧面的修饰,如凸形效果、凹槽效果等。
  4.有效反馈,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
  通过3个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三维模式”“拉动”工具的掌握,学生总结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来展望3D打印的未来。
  案例反思
  1.呈现新知,激发创意
  前半段:教师利用视频、文字、动画、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3D打印,了解它的原理,知道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的区别及3D建模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多了解3D打印的知识,学生兴趣浓厚,兴致高昂。
  后半段:在教师的操作示范讲解后,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热身任务;在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后,90%以上的學生都能制作出自己的创意收纳盒,达成率较高;而后通过作品交流、经验分享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得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进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2.巧思妙音,创意无限
  ①铺垫任务,预设基本技能操作,为学生的创意搭建平台。铺垫一个任务,把学习引入到一种与目标相联系的任务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②把握提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提出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快速朝着预设方向思考。
  ③提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能激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④适时分享创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致。学生是处在一个集体学习的环境中,彼此之间会相互比较和相互促进,因此适时分享创作经验,也能激发其他同伴的灵感和兴致,能将整个集体学习的氛围推向高潮,因此这也是一种巧妙而且有效的引导手段。
  3.总结回顾,反思不足
  由于3D打印的作品需要渲染,而且打印速度非常慢,正常一个小作品就需要10个小时的打印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的作品无法现场打印、即时展示,让这节课留下了一丝遗憾。为了弥补遗憾,教师事先将一些3D打印实物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触摸过了,也有了一些直观感受,但是比起能够触碰到自己设计的作品,效果还是差些。希望3D打印技术能够迅猛发展,将来也能像激光打印一样,迅速打印成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7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