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科学概念形成实现自我认知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郁波老师提出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在近年来的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一线科学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让孩子在课堂中经历科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如教学观念滞后,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并理解编者意图,对学生前概念不了解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跟着教案走,不仅使得学生思维僵化,同时也导致学生失去了经历过程的重要体验。学生不能充分体验某些必要的活动经历,或是有些活动没有得到精心设计仅仅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因此无法切身参与形成概念的重要过程。然而“学生能亲身参与概念形成”恰恰是科学课堂让被动灌输转化为学生完成自我建构的关键。因此,研究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过程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概念形成的意义
(一)钻研课标看经历过程的合理性
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和理论性并存的实践课程。它倡导的理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经历概念的形成,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如在《溶解》一课中,通过小毛驴驮糖、盐袋过河后袋子变轻的情境引出问题:盐糖去哪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材料探究来认识溶解现象,并能够利用本课所学解决小毛驴的问题以及认识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在课堂中我们强调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辨,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锻炼孩子能独立思考提问的能力、能独立收集、分析、处理、解决的相关信息,获取相应知识的能力等。说白了,孩子课堂科学概念的形成经历就是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过程。
(二)钻研教材看经历过程的可能性
细细揣摩教材,需要学生经历思维过程其实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教材往往会通过图片、卡通提问、资料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现在我们要求不照搬教材要创新,但我们的创新是基于教材的,教材的每个版块都有意图,我们不能脱离教材违背本质。比如《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你会发现学生的很多经历是不可缺失的: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思辨弹性概念的过程;认识弹力迁移的过程;认识所有物体都有弹性的思维拓展过程;了解弹性在生活中运用的过程;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间关系”技能形成的过程。经历了上述完整的种种过程之后,弹性及弹力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就非常容易掌握了。
二、引導学生经历科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学,调动学生主动经历概念形成过程的兴趣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这一行为转变为我要学,是我们评判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依据。孩子如能自主学习,会主动参与课题活动,长此以往会慢慢地将外部知识内化成自身素养。所以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孩子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其产生学习内驱力,自愿表达、思辨,成为学习主体。
如一年级《溶解》一课中,一般我们在教学中只会是出示几种材料(盐、糖、沙子、面粉),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此类较为简单直白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猜一猜再动手实验直接获得关于“溶解”的印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溶解的概念,却并未关注学习溶解概念背后的现实意义。然而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在溶解概念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点。他先给小朋友放一段小毛驴驮盐和糖过河的视频,小毛驴在过河过程中掉进了河里,等它爬上岸发现背上的盐袋和糖袋变轻了,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变轻了?盐和糖去哪了?由此引出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溶解概念。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立马领会了溶解问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情境点,将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实践操作、观察记录、思考与表述结合在一起,学生参与了溶解概念产生的整个过程,启迪了思维,明确为什么要研究,增强了他们主动经历概念形成过程的意识,既长知识有促进技能的提升,又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设定合理的体验活动,给学生学习提供经历概念形成过程的机会
人的大脑真的很奇特,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然而,并不是我们接收的所有信息都会被牢牢记住,所以不管是看了、听了抑或是记录下来了,都可能很快忘记。但是,如果你有深刻的经历,你才会理解得更透彻,才易于被记住。所以孩子要想真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在课堂上他们必须充分经历提问、猜测、观察、实验、交流等科学活动,体验相关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奉还时空,突出主体”。孩子只要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概念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他们才能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但很多时候,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演示一下,孩子被动地接受相关概念。如《摆》一课,师生共同讨论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后,有的老师就只是将这些因素在讲台上演示一下,然后得出结论。而如果让学生操作的话,他们会发现摆的实验看上去好做,但真正操作时如果一些细节做不好,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比如你拉好摆松手时没掌控好,摆可能摆了几下后就开始转圈;也有的可能会撞到铁架台的支架上……所以要让学生经历某一过程,除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外,最重要的是动手做一做。课堂上不是学生参与就可以,还得引导他们自己边参与边思考,愿意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看法,以此促进心理上对学习过程的内化,让孩子真正认识科学。
科学教学应依托建构,对概念形成的过程加以重视和突出,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结论或是直接给予结果,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去体验科学概念的产生,才能实现教学的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