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教学策略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生需要逐渐开始学习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应做到: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选好识字方法;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识字单元;一年级;教学目标;识字方法;识字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26-01
  识字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让学生学会识字,掌握一定量的字词是非常必要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就对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教师到底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提高学生在词汇量呢?
  一、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虽然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教学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是在儿歌、对韵歌等简单的文章中学习新的字词。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还不高,除了学习字词外,我们不应该让他们进行过多的阅读理解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入文本;然后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会识字,重点学习那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字;最后,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每一课后面的“想一想”“填一填”的练习,来帮助學生巩固所学字词。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文章,像《姓氏歌》《古对今》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需要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让学生关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好教学目标,把识字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充分了解学生,选好识字方法
  语文教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教师只有对症下药,找到适合班级学生发展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教会学生识字最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个字,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个字,只有学生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他们的字词储备才会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增强。在最初开始识字的时候,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识字,像看图识字、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比教会他们多识几个字更重要。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含了几篇文章,分别是《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这几篇文章中也有许多生字需要学生掌握,如“蜻、蜓、蚂、蚁、跑、踢、迁”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有虫字旁的字大多和动物有关,有提手旁的字大多和动作有关。”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识记汉字了。其实,通过对这一单元识字目标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单元很多都是形声字,并且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这几个汉字,还要给学生归纳出形声字的特点,如形声字大部分都是表现在动物上,很多动物的名称都是形声字。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找准图片中的重点,不要词不达意。总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识字方法,或是教给学生一些其他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识字。只要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在识字阶段打好基础,提高词汇量,为之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铺垫。
  三、紧密联系生活,激发识字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高,持久力不强,所以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教生字,学生要么能记住的不多,要么学了就忘。但是,只要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和效果,让学生喜欢上识字,在识字中找到乐趣。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猜字谜》《动物儿歌》等文本,编者都在文章中间配上了很多生动活泼的插图,这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更感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在学习《姓氏歌》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自己身边的朋友都是姓什么的,收集起来,看看有多少不同的姓氏,哪个姓氏的人更多,然后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收集结果,看看谁收集的姓氏最多。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有所收获。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后面的语文教学工作才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在进行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时,教师需要找好目标,找对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能掌握更多的字词,为之后的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