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园德育的低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幼儿园德育对幼儿一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相关资料表明,幼儿园德育低效性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三大类:德育活动表面化、故事教育固定思维化以及社会教育被弱视化。本文将对此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一种实践儿童德育的深度模式——儿童品格教育,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幼儿园;德育;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047-01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重视智力发展,忽视对情感认同与利他性品格的培养。然而,“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使其真正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应当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当前幼儿园中的德育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将进行较为粗浅的讨论,同时简要介绍一种尚在成熟中的儿童德育新模式——儿童品格教育。
  一、幼儿园德育现状
  (一)德育活动表面化。常规的幼儿教育,也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德育活动。如为了让幼儿懂得感恩生命、理解母亲的伟大,曾有教师借助“孕妇”的契机,专门组织了一个德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每位幼儿在肚子上绑上一个“假肚子”,然后模仿孕妇进行走路等活动。结果,幼儿都把它当成了一个游戏材料,玩得不亦乐乎,与教师原本想让幼儿感受“挺着大肚子給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的初衷完全相反!显然,这一活动设计太浮于表面,拘泥于形式表现,非但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反而给幼儿一种“孕育生命是一场好玩的游戏”的假象。
  组织一个好的德育活动,是需要智慧的。就像上述活动,本质其实是要让幼儿体验“责任感”。其中另一位老师的做法是,以一个星期作为期限,请每位幼儿“领养”一颗鸡蛋,要求在一周内随身携带保护,以不打碎为目标,坚持到最后算成功。实践证明,只有一两个幼儿完成了任务,这时所有孩子都会明白,承担一份责任是多么艰辛的过程。
  (二)故事教育固定思维化。通过故事讲述来进行幼儿园道德教育是一种常见方法,也是一种被广为认可的方法。然而,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即对一些故事的固定思维化,尤其是经典故事,人们对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的褒贬已成定式,缺乏批判或创新精神,无意之中,或许浪费了很多好故事。笔者曾看过一篇文章,写到中美两国教师在解读《灰姑娘》时,中国教师会想当然认为故事中的后妈是个反面人物,甚至可能在学生面前大肆渲染她的“坏”,以便与灰姑娘的“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美国教师却要求学生诚实回答,若自己是故事中的“后妈”,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在得到肯定回答以及“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的解释后,引申出“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这样充满人性化的道理。我们的幼儿园教师也一样,在通过故事这一载体进行道德教育时,请多一份思考,用一种批判和创新的眼光去重新解读那些故事,或许就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三)社会教育被弱视化。社会教育对幼儿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而德育和社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幼儿园领域教学中,社会教育往往处于被弱视甚至忽视的地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首先由其课程性质所决定,社会教育无法绝然独立于其他领域而存在,和其他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形中给人一种“附属品”的感觉,似乎并不重要,从而渐渐被弱视;其次,组织好一个社会教育活动,比其他几个领域的难度都要大,这种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望而生畏”,从而大大减少它在教育活动中的比例。
  然而,从教育的真正意义出发,为了儿童的完整、全面发展,我们不能以一己之私,从而可能影响了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对社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争取上好每一个社会教育活动,是每位幼儿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儿童品格教育
  儿童品格教育遵循全身心的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多感官的感受。儿童品格的有效学习是以丰富的感官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品格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尽可能多地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学习的品格主题的内涵与意义。
  (二)故事的深化。儿童,尤其是幼儿的思维具有梦幻性,这一特征使具有想象性与意象性的故事能在他们的思维中创造出一种随着生命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品格精神情境,从而使品格学习成为一种有活力与生成性的过程,而非教条性的理解与表达。
  (三)行动性的创造。品格的学习一定要在行动中进行,通过行动中的创造,儿童才能将品格习性演化为一种行动的能力。如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学以致用,将习得的心灵习性真正内化。同时,这种行为也让儿童明白一个道理,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创造生活。
  三、结语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德育并不成熟,且存在着一些误区,但不可否认,社会对其的重视度正在逐年提升,更多更好的德育模式正在被不断提出与完善。儿童品格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是它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同时,美好品格的形成需要全面、深入而又长期的熏陶与练习,如何将品格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是品格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广大一线幼儿教师肩上背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何子静,穆岩,徐雅琼,刘国平.道德教育应重视公平概念的启蒙[J].教育进展,20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