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对学生展开“追问”,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以建构新知。本文以一些教学案例,从新旧交替、教学关键点、课堂生成、课堂尾声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学生展开适时、合理、有效的“追问”。
  关键词:追问;适时;有效
  有道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在数学课堂中,引发学生进行火热、有效的思考,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课堂提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总之,问得好方能教得好,学生方能学得牢。教师提高提问的技巧,对于有效教学的帮助是毋庸置疑。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时的在课堂中对学生“追问”,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有针对性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下面从在新旧交替、教学关键点、课堂生成、课堂尾声四个方面来谈谈在如何对学生“追问”。
  一、 于新旧交替处“追问”以便“转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新知也总是建立旧知的基础上。甚至新知的学习往往是通过转化成旧知的方法来展开学习。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其中转化的内容、方法、意义,是学生掌握新知的内涵的关键。此时,对转化的过程以及转化后的结果合理、适时追问,可以便于学生将新知转化旧知深化学生对新知理解。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在之前三年级已经学会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究关键在于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当一部分学生懂得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时候。为了让全体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转化内涵以及意义,此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剪拼成长方形?”“剪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要沿高剪?”“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如此在新旧交替处一连串追问,便于引发学生对这一转化过程目的、过程、方法、内涵、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 于教学关键点“追问”以便“破难”
  一堂有效数学教学的衡量是以突破重难点为基础。学生对于一节课的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是检验学生这堂课学习效果的基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是关键。而在教学关键点合理、适时对学生展开“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突破难点。这也是教师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建构新知的有力实践。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调商为例。学生在四上学习除法的主要难点在于试商、调商。而学生能比较轻松理解用四舍法、五入法基本的试商方法,但是关键点在于当没办法一次性试到真正的商,如何帮助学生调整。例如笔算430÷62时,用四舍法试商为7得到7×62=434,发现比430大,这时追问学生“434大于430说明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分的部分比原本多,说明分多了,商偏大,要调小一些。如此在关键点追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 于课堂生成处“追问”以便“辨析”
  数学课堂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教师华丽、流畅的教学语言,不在于教学手段多样性,而在于课堂生成处。课堂生成是学生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的学习效果的直观体现。此时,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以及利用数学课堂学生的生成,基于当下的学情,就可以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而有效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可以在展示的过程,适时“追问”来帮助学生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四分之一时,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此时如果抓住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追问“为什么同一个正方形画法不同、涂图的部分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呢?”可以引发学生辨析四分之一的本质就是只要能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这样一追问,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精彩生成,方便学生辨析其中的内涵与联系。
  四、 于课堂尾声处“追问”以便“拓展”
  课堂的尾声,学生基本掌握这堂课的重难点,而下节课的数学内容又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或是真正的知识内涵远不止这节课的要点,而在于它的外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提升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如果此时趁热“追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拓展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积累更多数学经验。
  以烙饼问题为例,出自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主要让学生解决每次最多烙两张饼,怎么样烙才能最省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双数张的烙法要两张两张同时烙最省时,单数张(除一张外)要交叉烙才会最省时,而无论是同时烙还是交叉烙都是保证锅里不留空才会最省时。最后,还发现最省的时间计算就是张数×每面烙的时间。在课堂尾声大部分孩子都兴高采烈地沉浸在利用这个公式很快的解决烙107张饼最少用的时间中。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如果这个锅最多可以烙3张饼,最少需要烙多长时间?”这一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还能直接用原来公式吗?”“那怎样才会最省时?”“这两种类型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引发这一连串的思考,就可以再一次深化认识这类型的优化问题的核心“保证每次锅里不留空,才会最省时”。甚至可以继续追问“每次最多烙5张饼又如何?”“可以不可以建立通用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此类烙饼问题?”在课堂尾声處进行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甚至提高学生模型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问题可以推动数学发展,问题也是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有效思考的催化剂。教师在数学课堂除了要明确整堂课的主线问题外,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学生展开适时合理的“追问”。适宜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掌握知识的内涵、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智者问得巧: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可庆.问得好才教得好——课堂最实用的提问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邵秋芳,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