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年段有效开展班级共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开展班级共读能使语文学习别有一番风味。针对家长“不参与”、孩子“不愿读”的现象,教师应重视共读之初的激趣,通过鼓励踏实共读之路,想方设法稳固共读之久,从而逐渐提升生生、师生、亲子共读的实效。
[关键词]班级共读;高年级;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24-02
近些年,各地语文峰会的“前菜”便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解读,而这套教材正是为了解决学生读书少的问题而编制的。这里我们所说的“共读”,不只是生生共读、师生共读,尤其强调亲子共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共读的实施俨然是纸上谈兵。且不说一些家长的配合度不高,就连个别学生在课外阅读上都存有畏难情绪。之所以这样,一是有些家长识字不多,一本书的阅读,识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极大的障碍;二是那些没心思打开书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在阅读中找到过乐趣。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家长扫除“拦路虎”,为学生搭建起通往阅读彼岸的桥梁,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的时光里一起成长。
一、注重共读之初——激趣
特级教师宋运来说过:“找到兴趣所在,幸福便不期而遇。”而找兴趣所在的背后都是教师的“千方百计”。
为此,在开展《草房子》共读之前,我召开家长会,一篇篇地介绍那些优秀学生所刊登的佳作,让家长们先眼馋一下别人家的“果子”。之后,我介绍了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的一段话:“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学习(教学)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我告诉家长们参与共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方式。
至此,我提出面对面建群,群名“共读助成长”,我提出20天阅读完《草房子》的要求,并建议每次读完将阅读感悟(“孩子篇”“家长篇”“教师篇”)发到群里,哪怕是一句话也行。阅读有困难的家长可以下载喜马拉雅APP听书,感悟也可以用语音形式发到群里。20天后,我将所有的感悟整理成一本书,指导个别学生书写读后感,向《原创作文》《创新作文》《台州晚报》投稿。
二、踏实共读之路——鼓励
简·尼尔森在她的《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到:鼓励是给他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形成“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召力。鼓励能教给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20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何能在这20天里让孩子和家长每天都能尝到“鲜味”,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引领。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阅读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们发到群里的感悟,教师(同步共读书籍)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时而与之“共情”,时而谈谈自己的一番见解。这是鼓励最简单的方式。在共读《狼王梦》时,一个学生就提出紫兰的偏心让他不能接受,为了一心培养黑仔,紫兰全然不顾其他几个孩子。于是,我就让学生在班里展开讨论。后来,我知道了很多学生不能接受的原因,是在这件事上他们不仅仅是在看待“狼”这一物种,忘情的阅读让他们联系到了人类世界,妈妈对孩子的偏心正是这些学生最不能接受的。交流中,我引领学生认识狼,以及狼群,让他们渐渐明白紫兰的初衷。随后,我追问学生:“对于紫兰,‘残忍’一词可以定义它吗?”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同意,有的说它爱孩子,并读出相关文字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阅读,學生自主阅读的水平会一天天提升。
2.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助力。我会精心准备阅读方法指导课,教给学生猜读法、赏读法、联想式批注法等。我还不时地将手机同屏到电子黑板上,让学生看看群里发上来的感悟。在班级共读的推进阶段运用一定的策略,能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持久阅读兴趣。“家长篇”的感悟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互动。如班里一个女生家长的感悟发得很勤,我多次表扬之后引来了很多学生对她的关注。课间,其他学生告诉我,女生说她妈妈读书那会儿作文经常获奖。这样的活动会给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3.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双翅。学生们的初读感悟本就是言之有物的好文章。而群聊功能也很是好用,查找一个学生,就可以搜索到他的全部感悟。带着这些天的感悟,我用两节作文课,将大家的阅读体验整理成作文发表,岂不乐哉!试想,一位家长的读书感悟被教师发表在班级博客或朋友圈里,这样的阅读激励是多么的可贵!再看孩子,也会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片纯净,他们往往会崇拜他们身边值得尊敬的人,进而模仿他们的言行,不得不说,家庭里榜样的力量具有最佳效果。
三、稳固共读持久——计深远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中,有那么一句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认为,教师组织的每次活动,也不能不为下次计深远。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阅读的持续发展,没有评价激励的阅读,家长们不久也会觉得乏味。读完《草房子》,我精心策划了两次活动,给孩子和家长一个“交代”。
1.孩子们的阅读汇报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指导建议里特别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信息和主要内容,激发他们进一步自主阅读的兴趣。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里人物众多,在共读完之后的阅读汇报课上,我巧妙地运用猜谜的游戏方式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参与汇报课的兴趣调动起来。我先让学生快速地将书中的人物一一写到黑板上,通过抢答来猜人物。然后,我让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绘制人物关系图、制作名片等。合作设计的课堂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同的思维碰撞,形成了互补式的阅读交流状态。
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年之用。”这足以说明,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语文教学才是为其计深远的教学,学生日后才能学以致用。
2.家长们的展示平台
“我来搭台,你来唱”,这种亲子互动、家家互动的方式让不少家长乐在其中。在《草房子》的阅读交流会前已有家庭主动竞选主持人,会上,我让家长和孩子各占一方对战,最终在我的“运筹帷幄”之下家长一方得胜。这么一来,家长在体验了自我价值、表现才能之余,下次也不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每个人都焕发了生命的光彩。最后,在一曲曲悠扬的配乐声中,亲子朗读镌刻在每个家庭心中。《草房子》阅读交流会后,我将群名更改为“走进曹文轩”,鼓励每个家庭购买曹文轩的所有书籍,畅读他的大量优秀作文。
3.加入“百班千人”读写计划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乐读变成享受。这是“百班千人”的宗旨。张祖庆曾说:“师生共读,在共读中培养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策略。”
每学期开展的班级共读,曾有家庭反馈给我:余老师组织班级共读《草房子》,要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是想让更多的父母了解孩子正在做什么——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如果父母不跟进,完全摸不着孩子学到哪课了,都学了些什么内容。二是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彼此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自从读了《草房子》,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讨论的话题更多了,讨论多了,沟通就多了,有沟通才会有倾诉,自然就更亲近了,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是的,班级共读推动亲子共读,成了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途径。一场场“共读”,我发现班里不做作业的没了,学生的字也变好看了,曾想尽办法提升却徒劳的班级成绩变好了,可以说班级共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