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课堂练习的有效达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理学习能够对学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灵活应用各种考试的题型,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物理学习中思维训练的关键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练习模式,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练习;有效
习题的训练作为物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有效安排练习的内容,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练习安排可以让学生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初中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有效的练习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一、从课堂整体出发,分层次安排练习
在知识点的练习上,要由浅入深导入内容,学生通过简单的题型慢慢向复杂过渡,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对题型的难易程度有着合理的把握,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教师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阐明道理,获得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串联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仪器哪些可以调节电流大小?通过这样的练习题型设计,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周边的事物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新知识点。
课堂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教师有效利用课堂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课堂中的练习设计很关键,教师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安排。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基本题,来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最后阶段的巩固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侧重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可以以大局为主,让学生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二、从物理教材出发,精选练习题型
教材的熟悉有助于教师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此教师选择的练习题型内容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将题型氛围常规性练习、养成型练习、实践型练习和诊断型练习。常规性练习旨在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在坚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能力,深化知识的技能,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选择的题型内容应更为全面,简单易学。
养成型练习应该让学生自主来构建知识系统,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挖掘和探索,大家一起来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学习避雷针知识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雷电产生的原因,避雷针应该放在建筑物的什么位置。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灵活地运用。实践型练习是通过实际情况,让学生将多种知识有效结合,体验物理知识,让他们感受科学发展的伟大变化。生动而有效开展物理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提高。诊断型练习尊重个体学生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学习物理的障碍,指出习题的关键,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正确掌握方式方法。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这类的题型,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的个体性格得到全面发展。
三、从思维训练出发,丰富练习内容
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练习的题型应该体现多能力训练,让学生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中训练灵活运用物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应注重一题多解的能力训练,让学生选择多种思维模式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比如:在学习密度时,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如果实验室需要购买6kg的酒精,用容积6.5的容器可以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来回答,学生通常会使用6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6.5l的容器能装多少酒精?”“6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6.5l,这种液体密度是多少?”从而启发学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教师也可以注重通过一题多变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改变例题,找出一系列和题目有关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吸收知识,比如:学生在回答了火车通过速度过大桥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另一座大桥用不同的速度来计算,通过实践,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思考问题的解题方式,从而真正发挥练习题型的作用。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生活中其实也会有很多物理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素材,比如:在学习速度公式解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上午7点上早自习,教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km,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m每秒,问教师6点20从家出发会迟到吗?学生解答后发现会迟到,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时间出发合适?这样的习题练习可以将理论与生活相联系,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善于发现知识。
在讲授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如融化、液化和气化等,让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知识得以运用。在学习透镜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具体原理后,让学生寻找一些周围用到透镜的例子,讲解一下原理,这种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五、从当堂测试出发,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当堂测试是在学习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个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得到进一步检测,训练题的设计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围绕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性进行练习,检测时间不应该过长,大概五分钟到十分钟,检测题的难度不应过高,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应该及时对检测结果给出反馈,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六、从课堂反馈出发,提升整体学习能力
练习的设置不应该只局限于作业,也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如:“树荫下的光斑特点”“制作照相机”“制作气体温度计”这些作业都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教师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作业反馈中,适当举行一些小组评比活动,给学生一些参考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交流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感受物理的魅力之处。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的补充,也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得到保证,教师需要从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训练,让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識成果。其次,作业练习需要分层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完成不同阶段的练习后得到提高,作业练习的形式也要多样性,避免练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书面作业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完成拓展练习,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这一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提高自我重视的程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物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七、结语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在增强理论理解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全面领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理解核心内涵,才能把握新课标改革的新思路,合理利用物理的原理概念,实现由知识本位向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转化,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从练习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新理论、新思路,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衍梅.略论优化练习设计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8+140
[2]唐洪春,吴昌其.高中物理“短平快”反馈练习教学方式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01):5-6+10
[3]张维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02):31+33
[4]叶晓青.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练习”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92-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