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生物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1世纪基础教育的特点是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每一个生物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素质教育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策略,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以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物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应试型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推进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从目前来看,素质教育是最适合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教学模式。从基础教育来看,必须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快课改步伐,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在生物学课程素质教育中,把教学主导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觉学、愿意学,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将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1.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强调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教育、人人成才,它立足于发展人、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它是在全面发展人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一定素质的英才。
2.立足基础
素质教育强调普遍教育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自学、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和受高级的学历教育奠定基础。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得到全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自学,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完善,才能以更强的实力立足于社会。
3.培育个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目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信、自强、自尊意识以及拼搏和仁愛精神的人,他们是非分明、奋发有为。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1)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普及意识。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的智力结构、思维习惯、知识积累等因人而异,在学科考试成绩上不可能齐头并进,甚至相差悬殊,这样便出现了学习成绩“优秀生”和“学困生”之分。做好“学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2)增加感情投资,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长中,智能因素的差异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智能发展的动力因素。“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差异并不仅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坚持性及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为了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我利用课下时间走近他们,同他们谈生活、谈理想、谈志趣,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课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
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要想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我在处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注重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分层评价基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被鼓励和被要求的评价。
2.以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
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谐生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例如:通过认识和理解“生物和环境的辨证发展”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明确“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基因工程、克隆原理、生物武器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道德观;通过了解沃森和和克里克、孟德尔、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艰辛而坚定的科学探索之路,可以培养学生为理想努力奋斗的坚强意志。每一节生物专题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充分挖掘这些教育素材,可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会大大增强。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氛围比以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了开发,在学习活动中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3)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美、体、劳等方面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不但要渗透德育、强调创新,还要促进学生的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形态美及结构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情趣,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理和营养知识的传授,可使他们学会科学锻炼、营养饮食等。
(4)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才能。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在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我先用一个故事做引导:一个小男孩摘西红柿时,经常把生的也摘回来,为此,他经常受到母亲的责怪,经过检查证实,他患的是一种红绿色盲遗传病。但这小男孩的姐姐、哥哥、父母均未患病。因此,他怀疑自己非父母亲生。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心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推理、求证,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整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课堂效果很好。
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学科教学改革入手,从每一句话、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便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伟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辨析[J].青年文学家,2012(15)
[2]刘邵岚.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