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升。可以说,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愉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务实、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升。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将语文知识、学生与教师有效结合的纽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背景下,学生能够做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实质性提升。即学生可以在课前结合导学案,展开自主学习,解决简单问题,并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中的字、词和文章内容设计导学案。教师要在导学案中呈现清晰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标注生字、解释新词,并解决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课文中写了哪些亲人,哪些事例?等。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展开引导和帮助,从而真正地实现以学定教。
二、重视朗读教学,组织学生展开朗读、体验、感悟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一种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成的朗读活动,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验文章的主旨情感。
首先,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置换成文本中的角色,把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进而让学生真正地走近人物,触摸人物的灵魂。例如《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朗读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语言的巧妙之处。
其次,排火车朗读,即学生分别朗读教材文本中的一段话,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阅。排火车朗读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例如《草原》,这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朗读文章中的一个段落,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再次,集体朗读,顾名思义,是班级中的所有学生一起朗读。集体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朗读气势,能够促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班级中琅琅的读书声,绝对是学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声像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即,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文本中的一个点,呈现与之相关联的多篇电子版文章,让学生展开集中阅读。群文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童年的发现》,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教师可以童年为点,呈现与童年相关的多篇文章,如冰心先生的有关童年趣事的文章,如鲁迅回忆儿时生活的文章,等等。群文阅读中,学生会深刻感知到童年的丰富多彩,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童年。
其次,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草原》《白杨》等含有风景特点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总而言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實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科目的魅力,进而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芹.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8).
[2]尹芹.加强课堂互动,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科幻画报,2018(10).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