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200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不独立,缺乏写作过程指导,应用文知识匮乏的不足,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写作专题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三大变化:以写作基础知识为主题,写作系统编排更加合理;写作文体更加丰富,增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写作训练更加规范,重视写作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2013人教版;写作专题
一、 引言
写作作为语文的一大领域,不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考试中都占据有重要地位,而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主要依据源于语文教材中写作系统,作为全国最为普遍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其写作系统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影响最为广泛。
2013年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出版了新的教材。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发生了巨大改变:首先,“写作”被独立出来,并且以写作基础能力的培养为写作主题,改变了传统的话题编写模式;其次,写作专题增加了“提示”部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再次,增加了应用文的学习,单独设专题学习写书信、演讲稿等。总之,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写作系统编排方式和写作内容的改变,不仅符合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而且针对旧版教材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使得教材更加符合当代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发展的要求。
本文旨在把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200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进行对比,在分析研究新旧教材不同版本特点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比总结概括出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变化,以期能对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新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特点
(一) 200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特点
200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合编在一起,内容与前面的“阅读”相联系,形成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模式。在实际写作训练上,主要依托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写作训练。比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写作训练题目是: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同学都认识了新同学,也更了解了自己,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
但是这样的编排方式也引起了很多争议。综合性实践活动给学生写作训练增添了很多趣味,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写,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种种活动的开展也让学生占有了丰富的写作资料。但问题是仅仅提供给学生一个写作题目,用寥寥数语对写作要求进行规定,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吗?恐怕这过于高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现有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列提纲、修改作文的习惯,往往灵感来了便诗兴大发,结果尽情挥洒泼墨后发现离题千里,导致作文成绩并不高。可以说,200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的素材,但是对怎么写却缺乏具体的引导。
(二) 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特点
针对2001版写作专题的问题,2013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把“写作”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题;其次用写作知识代替写作主题,更加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过程的指导;再次,增加了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文体更加广泛。写作专题由写作导引、写作实践构成,其中写作实践一般分为三个题目,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此外,在每个写作题目要求后增加了“提示”部分,从选材、构思、列提纲、写作技巧、修改等不同方面对写作过程进行了提示。
比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题目是文从字顺,写作实践的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为:1. 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哪方面的特点。2.
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3. 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由此可见,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更具有承接性,不仅与阅读紧密相连,而且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设计具有过渡性。题目二是对题目一的拓展,从写片段到学写500字以上的作文,这样的训练顺序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文题目后的“提示”则是2013版的写作专题的特色之处,通过“提示”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明确的指导,從构思、内容、修改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仅让学生有话写,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去写。我认为这就是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设计的主要理念,即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有写的兴趣,更要引导启发学生如何构思动笔,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三、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变化
通过前面对新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特点的分析比较,我们大致可以得出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如下变化:
(一)
以写作基础知识为主题,写作系统编排更加合理
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写作”独立出来,脱离了“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限制,以写作基础知识为写作主题,在写作引导部分加入了对写作知识的介绍,在写作实践部分增加对写作题目和要求的提示,从构思、动笔到修改,进行全方位的写作指导。同时在写作指导时,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不仅重视写作知识的讲解,同时注重写作与阅读部分所学课文的内在联系,以读带写,把写作指导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让学生从课文中领会写作技巧。
此外,从写作编排设计来看,写作训练题目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的特点。横向来看,写作实践所包含的三个写作训练题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纵向来看,写作实践中的写作训练题目和以前所学的题目前后衔接,结构非常合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整套教材写作专题的安排也呈现出培养能力螺旋上升的趋势,由七年级的“说真话抒真情”到八年级的“学会说点儿道理”,从七年级“表达自己的看法”到九年级“写演讲稿”,写作的内容、文体的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记叙文到应用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螺旋向上,不断进步。 (二) 写作文体更加丰富,增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
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最大特点是写作文体更加丰富,增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2001版写作训练文体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说明文为辅,应用文次之,同时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非常匮乏;而2013版的写作专题除了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之外,还增加了学写书信、学写游记、写诗歌、写演讲稿、写故事,写读后感,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专题的学习,大大丰富了写作文体,更重要的是单独设立写作专题进行应用文的学习,增加了应用文的写作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以写书信为例,在2001版教材中训练写书信的作文题目是: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给好朋友写一封信,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告诉他这本书的益处。虽然涉及了书信文体的训练,但是只是简单地设计出了题目,在教材中并没有对书信的格式、写信方法做出相关介绍。而2013版教材中则单独把“写书信”列为一个写作专题,在写作引导部分从书信的特点到书写格式都做了介绍,在写作实践部分又从书信内容和语言情感方面做出写作指导。不仅启发学生写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按什么格式去写书信。
(三) 写作训练更加规范,重视写作过程
2001版教材最大的缺点是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教材缺乏规范系统的写作训练,在2013版教材中针对这一问题,写作专题做出了很大的改进。首先,在写作实践的提示中强调先列提纲再动笔,强调构思的过程;其次,明确要求勤于修改,把修改单独列为一个专题,教学生从语言到内容对作文进行修改,并且在写作提示中强调修改这一环节。
比如,2013版教材“勤于修改”写作专题,在写作引导部分,分别从语言表达、用词、病句、作文内容单薄、详略不当等方面对如何修改作文进行了介绍。写作练习部分的第三题则是:将上一题中已经确定了的修改思路付诸行动,动笔修改作文,修改后誊抄一遍,对比看看较之前有哪些进步。像这样强调作文修改的题目或指导在2013版教材写作专题中还有很多。由此可见,较之2001版写作专题而言,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写作专题对写作训练的规定更为严格细致。因为对于尚未形成良好写作习惯的初中生而言,规范化的写作过程很有必要作为写作训练的一部分,来培养塑造其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之,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相比2001版而言有了很大的进步,整套教材的编写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把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空而泛的要求中,一点点落实到具体的写作知识中去,不仅丰富扩展了写作文体,注重写作的实用性,增加了应用文写作,而且在规范的写作训练指导中,更着重强调写作过程,更有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李吉嬌.中美母语教材的写作部分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陈冬云.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6]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李梦楠,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