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课堂的三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何謂“明白”课堂?简而言之,即目标界定清晰、活动设计流畅、易于认知生长的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何而来?很多时候,都与教师的课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首先得确保自己的课堂“明白”,才能使学生“明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何使得自己的课堂变得“明白”?
关键词:“明白”课堂;目标界定;学生认知;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明白”
教学目标是什么?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生长。纵观我们平时常态化下的课堂教学,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目标存在着弱化和偏离的现象。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的课堂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关键。或本末倒置,或照本宣科,要么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怎样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我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力求少而精(尽量不超过3条),目标具体便于直接进行检测,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同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的体系安排,了解所讲内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教师要知道本节课需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课堂“生长”的最基本的达成度。科学界定可执行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从一开始就明明白白。例如,笔者在研读“可能性”这一板块在小学不同年级段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后,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做了如下预设:①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②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③能用自己的话简单阐述判断的依据和理由。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科学的教学目标统领整个课堂的始终。
二、学生认知的“明白”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把脉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认知学认为,由于学生的文化底蕴、家庭环境和自身认知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产生认知的差异性,导致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和能力。所以课前学生分析显得很重要。我们需要分析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认知基础,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学生的最近“认知”在哪里,我们还需要确定已有基础和需要基础之间的差异。只有教者心中清楚明白,课堂才有可能明白。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从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域入手,靠船下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体验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后,教师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预案,也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当我们在致力于促进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适当考虑如何让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因为我们的课堂是生动的,并不是简单的“填平补齐”。
三、活动设计的“明白”
一节数学课在做好以上两点准备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进行教学活动预设,通过层层推进的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流畅地突破重难点,首先还是要深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同时要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不唯书,不唯上。再次,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数学本身逻辑性很强,每一个知识点好比自行车的“链条”,环环相扣。要借助旧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迁移,促成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最后,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者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生成,引导学生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链接点、演变点,为全面流畅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可能。
以“圆的认识”为例,教者在课前思考阶段,基于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无论内容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改变的事实,故而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安排了如下教学活动:
1.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画出一个圆?(引导学生交流画圆的过程,使其明白画得好的圆是一样的好,画失败的圆一定各有原因,交流问题出在哪儿。)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明晰针尖就是圆的圆心,脚距是圆的大小,追问:脚距是哪儿到哪儿?何为圆上?知道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理解“圆,一中同长也”的实际意义。)3.圆的特殊性及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观看动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让学生提出猜想,通过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多最终转变为圆的动态过程,引出老子的“大方无隅”。)
教师要敢于跳出教材范畴重新整合架构,纵观整个教学流程,在水到渠成中实现了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的自然形成,教学效果亦达到了预期目标。
“明白”课堂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我们每一节课都坚持做到以上三点,我们的课堂必然是“明白”的,学生的学习也必然是“明白”的。正如画家的画作、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都要有留白的地方,我们的课堂亦要如此,留下一点时间,通过适当途径进行课堂检测,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诗人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做到明白课堂,生长无痕,删繁就简,丰满留香。
参考文献:
[1]陈慧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9-110.
[2]曾子斌.“自主导学”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93.
编辑 刘晓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