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表演性朗读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简要概述表演性朗读即以表演和朗读的形式呈现课文,它要求学生深入参与课堂,以自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解读文章,从感官上直观地加强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表演和朗读的结合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
一、 引言
新课改以后,教师一直在探索符合课堂理念的教学形式,表演性朗读正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上自身主观性完成戏剧性表演和朗读,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发挥自身优势,增添课堂情感和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 朗读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一节课中贯穿多种形式的朗读,避免学生因为单一的朗读形式而厌烦,教师合理安排讲和读的时间,让学生跟读、分组读和跳读,逐渐提高朗读的难度,提升朗读层次感,不要让学生为了朗读而朗读。以《日月明》为例,“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儿歌的形式。教师可以应用表演性朗读教学策略。变化形式,朗读课文。第一,跟读。让学生翻到“日月明”这一课,拿好书,看着书,眼睛看着课文,跟教师读。读得很有精神!自己轻声也来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帮忙。第二,分大组对读。把学生分为男组和女组,男女生也来比比哪一组读得好。开火车会读吗?开双轨火车。在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读准变调)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准平舌音)众(读准翘舌音)第三,跳读。小朋友争先恐后要求读书,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按顺序读,教师指到哪,学生就要不看拼音读出来。对于一些難读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用编口溜的方法记住“鲜”。师示范,如:有鱼又有羊,这事真新鲜。桌上有鱼,有羊,味儿真鲜美等等。一堂课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更能让孩子们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
三、 分角色朗读
教师为学生创设表演性朗读情景,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众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适宜运用分角色朗读策略,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情感,提高学生表演朗读的兴趣。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教师先让学生朗诵一下课件上的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教师揭示谜底:蟋蟀。教师随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红头不小心被吃进了牛的肚子,红头在牛肚子里遭遇了什么事情呢?它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红头去牛肚子里来一场旅行吧。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青头、红头和牛,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精彩片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通过学生表演并朗读,让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四、 借助多媒体实施表演性朗读策略
表演性朗读策略的实施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不借助辅助工具,学生单纯朗读是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又因此,多媒体在表演性朗读策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四字成语概括和体会各种不同的雨,如濛濛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以《雷雨》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下雨了》展示彩虹图片。轰隆隆,雷声响!哗啦啦,暴雨降!夏日一场雨,走了闷热,送来清新,连彩虹都挂在天边微微笑!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播放不同的雷雨音频,让学生从音频感受朗读的节奏。首先,教师播放雷雨前的音频,指导学生注意语速的快慢,读出相应的情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其次,播放雷雨中的音频,帮助学生营造氛围,读出雨来的气势,想象着雨从大到小的变化来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最后,播放雷雨停了的音频,让学生读出雨后天晴的喜悦感,注意停顿。“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通过多媒体创建朗读情景,教师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生朗读情感技巧。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表演性朗读策略在小学语文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实施多样化朗读、分角色朗读和借助多媒体朗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品悟语言,理解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康建筠.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7(19):156.
[2]曾建标.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7(29):122.
[3]陶群超.“读”中理解,“演”中内化——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7(5):52.
[4]陈默.趣味朗读让低段语文课堂“活”起来——基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趣味性朗读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7(27):39-40.
作者简介:
许跃雄,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镇田墘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