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初中教育开始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除了要关注初中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对其心理健康方面予以重视,以此帮助其完成人格的塑造。为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理应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本文将阐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模式的创设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详细说明。
  【关键词】课程模式;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活动课:研究
  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逐渐变大,从而对其身心成长带来了诸多伤不利影响。为此,初中学校需要对初中心理课程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有效融入课堂之,进而改善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
  一、通过课前暖身进行主题预热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为将课堂教学中的心育功能全部发挥出来,应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改进原有的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其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动手和动脑,能够有效提升学习体验,并充分融入心理课堂。因此,课前暖身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进行准备,帮助其对课程活动有足够的了解,进而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前热身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青蛙挑水”或“花瓣舞”等,促使学生彼此间展开全面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原本的防卫心理便会被消除,从而变得十分放松,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进而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通过情境创设引入主题
  (一)基本概念分析
  课程知识的学习并非全部来自于外部信息,而是自于学生自身。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开展心理课程时,教师应基于每个课程的主题,创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课堂。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课程“靠近我温暖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部分学生扮演盲人、聋哑人及智障人等,并体会其生活之艰辛,而其他学生则对其进行照顾。在完成生活体验后,教师再将心理教育引入其中。
  又如,在进行“时间管理”的讲解时,可创设时间剪纸的环节。教師为学生提供一张长度为120厘米的纸条,并将其中的一些部分完全减去,主要代表娱乐、吃饭及睡觉等。最终,学生发现自己手中剩余的纸条已经变得非常短,从而明白时间的高速流逝。如此一来,学生便会真正明白时间的珍贵,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认真管理。
  三、依靠课堂交流进行主题重现
  (一)基本概念分析
  对课堂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提出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此一来,课堂会处于温馨的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便会更加轻松。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内部交流,谈一谈自己在主题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相对好,哪些部分做得不是特别好,并做好总结和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起引导性的作用,即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拔,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依靠活动练习完成主题深化
  (一)基本概念分析
  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融入课堂,主题活动也能由此得到进一步深化。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获得许多不同的体验,能够提升自身的感知和领悟,进而促使活动得到全面升华。由此看出,可将心理活动看作一类基于体验式的教育形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学习“靠近我温暖你”时,教师可安排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一名学生扮演盲人,另一名学生扮演“拐杖”。在黑暗的世界中,学生的每一步都迈得非常艰难。为此,其必须对自已周围的朋友充满信任。如此一来.两个学生之间的感情便会得到进一步深化,进而使其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五、依靠课后拓展完成主题升华
  (一)基本概念分析
  通过行为主义可以发现。人们为了完成某些目的.会针对环境本身采取一些行为。如果该行为对其有益.则会在之后重复出现,反之则会完全消失。因此,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渗透,教师还需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感悟。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学习“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部作品——《狼图腾》,以此让学生充分感知狼的合作精神,并对其进行学习,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内化为已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应对原有的活动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并做好相应的分析和优化工作,使学生可以有效融入课堂。如此一来.学生的心理发展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