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概念。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相对较低,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策略;方法研究
   如今对于小學生学习语文基本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这是由于小学生尚未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这一特殊的心理现象所决定的。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能够增强其文化涵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以后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并为今后的成长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因素
   1.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和特征。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这一点,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专注于基础学习就可以,不需要浪费精力去阅读和分析课文,这会导致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偏离。另外,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一些教师不能做到关注所有的学生,只重视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教育。
   2.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不仅忽视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学生负担过重,“减负”只是一句空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负担过于沉重。作业、补习、考试充斥了学生的所有空间。虽然这一现象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帮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压抑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使学生能够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来继续教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实际问题,调动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具体化,让学生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枯燥的课文知识变得有趣,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中的“跳鱼儿”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鱼是怎么跳跃的,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日常的知识积累得以表现,还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成为教学的“统治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知识的价值和语文学习的乐趣,领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最终成为语文学习的佼佼者。通过这种方式,语文课堂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比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中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他们在广场上、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景,然后让每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一幅他认为最能代表秋天的图画,然后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地思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教师采用提问“你喜欢秋天吗?”的方式来结束这堂课。在组织学生课外拓展性学习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描绘秋天景色的体验活动:一部分学生搜索有关描写秋天的句子;一部分学生绘画关于秋天的景色;还有一部分学生查找关于秋天的歌曲并进行演唱……并在下一课时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当前这个教育大环境下,小学生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想要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除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来说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以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德华.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2).
   [2]宋艳.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