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育之花 芬芳永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的美诗佳词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理解美和赏析美的能力。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教育?
  一、 感受诗词的熏陶美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而美育过程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此,我觉得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上好课前导入,先把学生的思想带进诗词美的王国,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诗词教学中我最喜欢引入与作者相关的有趣的内容,这样能很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课程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感知。比如在讲李商隐的《无题》前,我对学生说,李商隐是写情诗的高手,很多人都喜欢并用过他的情诗。年长的白居易晚年十分赏识李商隐,很爱读他的诗,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表示死了以后希望可以投胎成为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的大儿子出生以后,李商隐真的给他取名叫做白老,结果这个儿子甚是愚蠢。而小儿子出生以后,十分聪明伶俐,大家都笑称就算是白居易投胎到李家,也肯定是小儿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无题》,看看这首诗的魅力在哪?如此一开头,学生学习此诗的热情高涨。讲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便说起苏轼与苏小妹;讲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介绍陆游和唐琬的凄婉爱情……生动有趣的课外故事,自然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哪能不对诗词之美产生向往之情呢?
  在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诗词美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对学生说:“古人常常要借酒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思乡难解时,范仲淹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战乱不堪时,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兴致勃勃时,连林黛玉也说“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现在,看看豪放的苏门大公子会吟出什么样的句子呢?如此一渲染,学生自然被吊住了胃口,教师则成功地把学生引入诗词的大门。
  优美的朗读,则可以进一步熏陶学生对诗词的热爱。“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为使学生体验古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进行古诗文教学前,我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意旨情感,通过朗读尽量传达出诗歌中作者所要表现的细腻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塞北大漠、烽火孤烟、长河落日之景,能亲眼所见之人,可谓少之又少,然而经王维这么一写,人人都能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大漠景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也感受到塞外大漠的独特风光,非常自然地在吟诵中引起美的想象,爱上诗词。
  二、 品析诗词的语言美
  诗词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咀嚼关键字眼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美。如学习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我对学生说,作者途经潼关,写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诗句,请大家品析“聚”和“怒”的语言美?问题一出,学生便开始热烈讨论,最后归结为:一“聚”字让读者眼前仿佛见到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态。“如聚”化静为动,极富动感;一“怒”字让读者耳边仿佛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如此学习,学生们都感受到了诗词语言的凝练的魅力,内心不由得产生一种思慕感,并暗暗有了学好诗词的决心。
  三、 感悟詩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神与我游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是作品中的思想情趣和具体形象所构成的完美生动的艺术画面”。王昌龄在《诗格》中也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所以分析诗词可以借助物境来赏析意境美,如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后美景。诗句借助“春风”“梨花”(物境)来写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也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情境)。画面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那雪白的梨花,一朵一朵,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这样的意境,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学生在这样的画面中也似乎感受到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充满新奇和惊喜。又如《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我则引导学生先欣赏词人秦观用白描的手法写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句子。这三句,据实而写毫无雕琢,却突出色彩的绚丽,香味的浓郁,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品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三句,在客观的描述中,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表达了词人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意境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达到了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促进学生感悟意境之美的目的。
  四、 鉴赏诗词的形象美   诗词中的形象常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鉴赏诗词的形象美,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为我们塑造出一位雄心勃勃、英武豪迈的报国志士形象;秋瑾的《满江红》中,“四面歌残终破楚”,“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英雄末路当磨折”,我们看到一位毅然冲出了旧家庭,也冲破了自己的宿命,赴日留学,以满腔热血投身革命的巾帼英雄形象;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们则欣喜地感受到一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隐士形象。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下,必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扎根生长,潜移默化为行为美。
  五、 挖掘诗词的内蕴美
  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写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很多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体现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社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哲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启示大家,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当然委婉的含蓄美,在古诗词中俯拾皆是,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的内蕴美,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深入理解古诗的内蕴美。
  总之,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古诗词王国里尽情遨游,去感受美、欣赏美、收获美,用美育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辭的责任。当然,“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我们要努力让古诗词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受到深刻而全面的美学教育,让古典文学的精华,融入他们的血液里,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直到永远。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塞尔登,刘象愚,陈永国.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冯爱军.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5):27-28.
  作者简介:季守萍,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