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意义,并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为例,从创新思维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反思、培养协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培养策略,以期能够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创新”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初中物理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具有清晰的逻辑,内容并不复杂。正所谓“学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教学应兼顾物理知识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探索未知的概念和规律,以严密的思维逻辑和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思考物理问题,鼓励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站在物理教学的角度,先对物理创新能力进行深入解读,再从四个方面论述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创新能力是指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下,能够打破常规思路,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改进甚至创造出新的事物。无论在社会生活的哪个行业,创新能力都显得尤为关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并不要求初中生进行高难度的发明创造,而是基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自觉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物理问题,积极探索客观真理,为各个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便于突破个人的学习难点,避免陷入抽象混乱的认知中,还能够使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分析物理问题,从多方面考虑物理现象,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这一作用会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深化,成为其后期进行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 课堂教学注重创新引导,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过于单一的理论描述和知识点分析只会打消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借助道具和适当地设疑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初中生在自动学习和思考中完成探索知识的任务。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节中,首先,在课堂讲台上放置一个鱼缸,内装入适量的水和小金鱼,让各组学生从鱼缸的侧面和上面观察小金鱼的形状与生活中金鱼形状的不同,并向鱼缸内部伸入一支木筷,让学生从鱼缸侧面观察,木筷是否在水面处发生弯曲;然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小金鱼与木筷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实际上没有发生变化;最后,用白纸贴在鱼缸侧面将看到的木筷位置描绘下来,借助这一实例向学生说明“折射”的物理含义,并鼓励学生思考“折射发生的条件”“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丰富创造思维。
  (二) 理论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习思路
  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理论应用。有些现象是可以轻松解释的,比如:太阳会因地球自转而东升西落、冬天水会因低温而结冰,但有些现象则需要进行联系和分析才能够得到答案。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思路。例如:在“分子的运动”章节讲解中,初中生无法理解“事物可分解到分子大小,而分子是持续运动着的。”此时,可通过“长期堆在墙角的煤块会将墙角染黑”“喷洒一点香水整个屋子都会变香”“晾在外面的衣服即使在冬天也会变干”等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看不见的分子,无论固态、气态还是液态,都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无规则运动。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分析,初中生便会以具体的场景来学习分子运动理论知识,多角度、多思路地考虑物理问题。
  (三) 实验教学注重举一反三,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镜成像、透镜规律、电路设计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应在实验课堂上注重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鼓励学生对实验条件进行改造,探索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电路的动态变化”章节中,采用“固定电阻、变电阻、两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来求得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线性规律。常规的办法为两电阻并联,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固定电阻的电压和电路电流,从而获得电压与电阻的关系。但在实验课堂上,有的学生改变了电路设计,采用并联方式,调节滑动电阻,根据串并联关系来计算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虽然并联方式下存在滑动电阻不能滑到头的限制,但这种改进值得肯定。由此,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实践创新,举一反三,提升创新能力。
  (四) 课外活动培养协作意识,促进学生间合作创新
  协作意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品质。学生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学生集体的思维却能够相互补充。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将合作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压强变化”章节中,需要在课外进行多组实验,以便验证压强与压力F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首先,让学生们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商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改变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方法;然后,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多向思考自己在实验活动中的收获和启发,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在协作中带来的创新性思维和效果。
  三、 结语
  物理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思考、不断丰富思维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物理的抽象概念,还是分析物理实验结果和现象,都离不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时刻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其丰富思路,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浩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6):66.
  [2]曹亚杰,刘景林.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15(4):42-43.
  [3]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4):77.
  作者简介:
  汪树芬,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龙南县思源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