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工作,他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新课标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到位。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将立德育人理念落实到位。
  关键词:体育;立德树人;实践教学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运动技巧能力的任务,并且还承担着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磨炼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都会对学生起着无形的示范与深刻影响。“立德树人”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教育任务,要求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德育”教学,增强育人教学效果。
  一、 开展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格以及意志力等皆有所不同,因而存在部分学生在面对跳高、单杠运动等体育活动时,常常存在着严重的畏难心理,如害怕吃苦、摔倒、脏乱以及胆怯等表现。当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时,首先教師不可过于批评或责备,而是要仔细倾听学生不愿意参与运动项目的原因,待了解清楚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在“定向跳远”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用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气鼓励学生先设置跳“1.4米”的小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个小目标之后,教师要给予表扬与掌声,之后再引导学生设置1.5米、1.4米……的小目标,如此循序渐进,相信学生必定会逐渐克服以往对跳远项目的畏难情绪,最终才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二、 巧妙处理突发运动事件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化发展的教学过程,各种各样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因此要求教师要机智巧妙地处理各种突发运动事件,同时注意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其中。比如,在展开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时,部分小学生会因为争抢好胜的心理,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弄虚作假,做出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此时便要求体育教师仔细考查学生的参赛表现,而是发现有违规行为则要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或批评、或要求检讨等,最后要向学生讲清楚诚实、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思想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借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性运动事件,将此类事件机智地转化为德育教育的典型事例。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200米”项目中,有学生虽然在比赛中跌倒了,但是他很快地站起来忍着伤痛继续奔跑,即便他最后没有拿到好成绩、好名次,但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并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他跑完全程、英勇顽强的精神,进而把“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自己”这种良好的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如此今后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与磨难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积极进取、永不言败,这便达到了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 培养学生阳光的心理
  健康,从广义上来说,包含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两个层次,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背负着家长殷殷期盼的学生,往往承受着极为严重的学习压力,所以现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关注,因此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纳入了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中。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脾气暴躁、厌学心理、沉迷网络、自卑敏感等表现,虽然这些表现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若不加以重视,则久而久之必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针对上述心理问题,体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培养学生阳光心理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400米接力赛跑”“篮球比赛”以及“拔河比赛”等团结竞技类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进取的良好精神。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在小学体育长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训练活动的时候,要找准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可以想象,部分学生在长跑训练活动中,因为意志力薄弱一定会选择放弃训练。而在这样的时候,教师可以乘机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对此,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时,要尽可能采用激励性的词汇来评价学生,多肯定赞美学生的行为与表现,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良好品质进行表扬;而对学生出现的种种小错误,则要耐心教导。最后,要培养学生友好交际、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以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停球动作要领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各种停球的基本技巧及动作要领,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停球过程中如果抬脚过高会给身边的队员带来潜在的危险。而这也正好可以渗透尊重对手、为他人着想的德育内容。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将德育和小学体育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益的同时,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总之,教师在各种针对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与人友好沟通。
  综上所述,在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时,要求体育教育必须要从小学生当前身体发展情况与认知特点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与素材。此外,教师要对学生展开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在出现突发运动事件要巧妙处理,注重培养学生阳光的心理,如此才能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最终才能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蔡猛.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美国SPARK课程对小学生德育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蒋红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研究[A].2019:2.
  [3]李萌.中小学体育德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陈小梅,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