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林霞
摘 要: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老师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艺术,能够推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根指挥棒,指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幽访暗。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堂提问艺术已经成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志。可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无疑而问”“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等形式主义的“假提问”肆意泛滥,横行课堂,严重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就成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话题。
一、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无疑而问
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发问,但由于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使得整个课堂要么沦为了“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的表演,要么变成了文本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这样的“伪问题”根本起不到启迪心智,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痛苦且疲惫不堪,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 一问到底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些老师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开始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遗憾的是在这个转变中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好“度”,由以往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以问代讲,以问代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缺失,学生也在老师的“狂轰乱炸”中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三) 只问不评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的答案中往往蕴含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契机,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抓住契机,相机诱导,使学生思维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评价,至于为什么对,好在哪里,错的如何变为对的,学生的思维哪里出现了偏差,如何去纠正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却视而不见。
二、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提问要避免盲目性。在设计问题时,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对所提问题达到的效果具有预见性,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想要获得的预期答案确定所提的问题。提问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是为后面的问题“搭桥”,还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等等,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二) 梯度性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一定要有梯度,设计问题时,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设计问题时,可以先设置一些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然后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堂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比如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可以先让学生总结“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这样的浅层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入课堂,然后再提出“为什么在诸位弟子中,孔子独独最欣赏曾晳的志向呢?他和孔子提倡的礼乐治国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较有难度的问题,等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思维完全打开后,可以抛出“曾晳的这种人生理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样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幽访暗,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三) 适度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数量。老师必须在深挖教材和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能贪大求多,问题太容易,学生脱口而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效果适得其反;二是提问的频率。如果课堂中提问过于频繁,就会导致学生盲从,“随大流”。提问的频率不宜太快,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盲目性,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2—4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应该把一节课中最主要的问题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参与讨论。
(四) 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以及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强调了启发性对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提问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推进课堂进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绝对不是为了为难学生,因此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让问题本身带有指向性,要让学生能够顺着题干去追溯隐含的正确答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就要比“林冲的人物特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指向明确,对学生更有启发性。“林冲从一开始忍辱负重到反抗的转变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建立在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的基础之上,也更具提问价值。
三、 結束语
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高中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多项交互活动,一节真正精彩的语文课绝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自我陶醉,而是教师在立足于文本和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艺术化地推进课堂进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余党绪.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M].北京:学林出版社,2017.
[3]田广曾.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作者简介:
陈林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0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