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幼儿园自然主题课程研发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慧
【摘 要】把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培养儿童关爱动植物,树立正确的保护花草树木的观念,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等。因此,幼儿园开设自然主题课程十分必要。本文将探讨城郊幼儿园自然主题课程的研发实践。
【关键词】城郊幼儿园;自然主题;课程研发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纷纷搬离原始的自然环境,走进城市居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人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因此,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对于人类极为重要,既然重要就更应该从幼儿抓起。接下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现自然主题课程研发的实践研究内容。
一、满足儿童发展需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世界的主人,对于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绿色发展等理念应从小教育,而且亲近自然也是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幼儿园结合实际,开设自然主题课程以便于科学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
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无异于是最快捷、最便利、最高效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途径。让幼儿走出去,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视野拓展都有益无害。例如,在万物萌发、欣欣向荣的春季,带领幼儿参与以“植物系列详解”为主题的踏青春游,选择地点、时间、合适的植物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认识花花草草的机会,让幼儿重新认识身边每日习以为常花花草草的名称。观察不同品种的花,包括花瓣、花色,用途等,这些都能为儿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除了花,还有那些路边生长的树木。高大的梧桐、散发淡淡花香的槐花树,都是儿童能经常接触到的品种,可陶冶幼儿的情操。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但对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儿童的探索心理,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在植物园中观察不同的植物,并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幼儿深入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儿童拓宽自身的视野、丰富幼儿的认知、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除了踏青春游开展植物园参观,也可以去动物园看看和人类一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动物,幼儿园老师同时也应该介绍地球上现存的濒危动物,激发幼儿的保护欲。幼儿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有利用幼儿对情感的表达与释放。
二、紧跟国际教育趋势
随着国内教育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中国自然课程这一方面凸显不足。国外的素质教育早已有将自然课程纳入其中,甚至延伸到教育阶段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幼儿的自然课程。
目前,国内的幼儿自然教育情况似乎脱离了大自然,单纯地以老师为主体进行图片的讲解,忘记了幼儿承担着教学的主体地位。用一张张图片代替动植物鲜活的生命的存在,内容的枯燥性会使儿童丧失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一家城郊幼儿园的调查中,幼儿园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教育。让幼儿千篇一律翻开课本,对着书本中的图片讲解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草,它们有什么特点。刚开始,孩子们还有兴趣继续听老师的讲解,但时间一久,幼儿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显得比较无聊甚至烦躁。这样的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及儿童的收获可想而知。沈括《浮生六记》中的一篇《幼时记趣》被选入小学课本,文章中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幼童,对身边的动植物,像蚊虫、蛤蟆这些夏日常见的东西,用孩童的视觉、听觉、嗅觉表达对自然万物的感受,童趣颇多。反观现在的幼儿教育,脱离了生命活力的自然教育,又如何强求幼儿对自然万物保持极高的兴趣与敏感度?《纲要》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应适应幼儿,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应依据自身资源进行教学的开展,将资源充分利用,给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三、课程构建形式多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大自然正好为孩子提供了天然又广阔的场地。如何在优渥的资源下提升幼儿对学习大自然、参与大自然的兴趣?从老师方面,优化课堂模式,使课程构建形式多样。
依据幼儿园的自身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将自然界多元化、多样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自然会带来课程构建的多元化、多样化。整合幼儿园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各种资源,大胆对课程进行多元化构建。以普通的城郊幼儿园为例,其地处城郊,从周围环境上就已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地理位置上临近乡村,有优质空气、满山遍野的花花草草、整齐的梯田,山鸣鸟叫。同时,幼儿园也临近城市,城市交通、物资的便利,还有高大的建筑都能开阔幼儿的视野,与现代化社会接轨。多种多样的元素都可以走进幼儿的自然课堂,就像幼儿不一定能读懂书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含义和想象到那种绝美意象,但临近乡村的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供看见这种景象的机会。将课程不只拘泥于室内,将内容不只拘泥于花花草草。乡村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景都可以引入课堂。课程的改革构建也不只限于自然主题课程。例如,幼儿园的美术课、手工课会涉及多种生活中的事物,像裁剪荷叶为其上色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幼儿园老师可在保障幼儿安全的条件下,为其提供接触自然的写生机会。让幼儿感受如朱自清笔下那婀娜多姿的荷叶与莲花,或羞涩内敛、或热烈奔放、有的还躲躲闪闪藏在荷叶之中。儿童也许无法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他们眼前的景象,但他们可以用稚嫩的笔触描绘他们所看见的景象及表达内心的激动、愉悦。
四、探索自然促进发展
幼儿园的儿童虽然不属于创造的黄金时期,但处于奇思妙想、充满好奇心的学习时期。很多发明创造都要基于知识的一定积累,且创造性思维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在成长时期,在家长老师的引导培养下逐渐形成、发展的。
儿童在探索自然中培养创造思维,故不仅要开设自然课程,在课程进行中,教师也扮演着重要的引路人的角色。虽然不能指望幼儿园的孩子在自然课程实践中有什么发明创造,但幼儿作为下一代的主力军,他们的创造性决定了社会进步的进程,而幼儿教师的启发性也同时影响着儿童创造能力进步的快慢。比如,从古代说起,最早发明锯子的鲁班,从路边长着锯齿的野草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讲到现在火热的仿生学,莱特兄弟模仿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为他们的飞行器安上了两个巨大的翅膀,于是就这样一个飞行器拉开了现代飞机的序幕。人们根据蝙蝠的声波定位发明了雷达,根据蜻蜓的复眼为摄像拍照的角度与像素提升了更高的档次。虽然这些生物的秘密都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但依然要给儿童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从这些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千年甚至上亿年的动植物身上学习它们生存下来的技巧。为了让人类世代不息,对自然的观察、探索就应当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让儿童关注生活所处的环境、探索自己未知的事物。让创新的思维深深扎根于幼儿的思想,使他們能在将来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之后进行自己的创造。让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动手的能力、思维的创造。大自然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幼儿通过接触自然而获得的能力比起书本中的知识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下,应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共享合作为宗旨,为儿童开展自然主题课程。在教学方式、策略、形式、表达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丰富幼儿的认知、拓宽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达到开展自然主题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丽云.传承民间文化精粹 建构特色园本课程[J].好家长,2019年19期
[2]张慧敏,李慧.地域文化视野下乡镇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J].教育探究,2017年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