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淑娟
【摘 要】隨着高中生物教学的不断改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生成长
近几年,我国教育行业在不断改革,并取得了相应的进步。我国教育也正处于向素质教育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明确生物素养含义,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生物素养包含四个主要方面:生命的本质、思维重点在于理性、对生物科学的持续研究、对社会富有责任感。通过学习高中生物,可以使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每一个变化都展现了生命的神奇。虽然人类将生物分成了高中低的层次,但是任何生命在自然界中都是平等的。生物学习,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生命。学习生物的思维重点在于理性,理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从感觉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物都会有思维的变化,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出生的牛还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感到害怕什么喜欢什么,在没有任何认知的情况下,不惧怕对自己有危险的事物是正常的现象。当小牛看到自己的同伴被老虎伤害之后,就会在自己的大脑里形成恐惧的感觉,情绪的形成会影响思维。当小牛再一次看到老虎时,就会感到害怕产生逃跑这一行为。人类也是一样的,当小孩第一次接触针时,并不会害怕针扎到自己,当被扎一次后第二次见到针时,就会设法避免自己被针扎到。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未解的生命之谜,每个生命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规律,目前还有很多不能根治的疾病,这都是人类生命的弱点,我们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不仅是疾病,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处于人类不断认知的阶段中,都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在对社会富有责任感这一方面,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很迅速,但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困扰,比如小时候的河水不在清澈,从前的植被已被一座座厂房取代。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采集、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都是人类快速发展造成的后果,结果的第一承担方不是人类,而是一些数量稀少成活率比较低的动植物。高中生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生的生物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加入了生物实验的学习,旨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优良结合。但由于实验需要器材和场地支持,一些学校不能满足实验的条件,就会对实验课进行缩减,导致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了生物学科的大部分课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在生物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复制时,如果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细胞分裂及复制的过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感官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一过程的神奇之处,感叹神奇之时,也能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最终做到高效的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课本,则难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命相结合。同时,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容易消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在经费上尽量满足实验的需求,这样,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其理解知识的神奇之处,感官上的体验会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其在感受生命神奇的同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加强生物知识记忆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传授教材知识远远不够,还需加深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如语文阅读不能只读表面的文字,还要理解其内涵所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通过讲解知识,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讲解生命的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按座位分成不同的临时小组,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对生命的看法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一定会产生更加有趣的想法,相互之间知识的共享还能拓展小组成员知识的宽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了解自然中的生命,使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感悟,进而进行知识的讲解。由感官引发的思考递进到知识的学习,相信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思维由感性到理性,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比如高中开学之后,每个学生都会面对新的同学,有的学生间看一眼或者说过一句话就会产生“我不喜欢他/她”的感觉。那么,学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物呢?即感觉或发生的一件事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感性思维。感性思维中情感占领思维的主导地位,因为一种感觉或者一件事情让自己产生情绪,导致自己的情绪波动,然后主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理性思维对学生更加有利,太多的感性思维对生物的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实验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实验得出结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会涉及感性事物,只是以单纯的理性思维为主导,最终追寻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然后在结论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延伸到理论层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
五、培养学生宏观思维,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在学生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身边的老师、亲人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学生,这个阶段只要学习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便导致学生拥有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同时,课本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摄取面。这就使学生与社会发生了脱节现象,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学习与生活这两个领域中,对自己生活的宏观环境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学生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去了解社会环境。长时间的思维禁锢导致学生养成了只关注自己和自己小家庭的思维,并不会主动关心社会,缺乏大局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能够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方面了解到我国的环境现状,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将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后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全局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
结束语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耐心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丽萍.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J].中学生物学,2016(12)
[2]薛晓红.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J].中学生物学,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