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表现为重现象轻本质、重验证轻探究、实验内容和方法单一。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关注现象和本质,培养证据推理能力、开发探究性实验,培养探究能力、整合资源,丰富实验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改进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纵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改善这些不足是化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只关注实验现象,缺乏对实验本质的思考
许多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和兴趣,但也仅仅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层面,但对于探究实验现象本质的热情却大打折扣,从而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二)验证性实验较多,缺乏探究性
初中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为:实验前教师将相关知识点教给学生,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带着“结论”去检验,实验所起的作用只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目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先是被动接受知识,然后被动实验验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且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与化学核心素养追求的科学探究精神背道而驰。
(三)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现行的初三化学实验多是围绕教材中的实验开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貫通,应用于实际。实验教学的方法也比较固化,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有些实验效果不明显、操作繁琐耗时较长,或者危险系数较高,很多教师不能自觉地寻求实验改进策略,仍然照本宣科地演示,影响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关注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化学的感性认识依靠化学实验提供,但是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肯定是不够的,学好化学还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将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抽象的规律融合在一起,才能对化学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展示通过现象分析得出原理的思维过程,将学生的关注点由表层的实验现象转移到深层的实验本质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要认真对待,正确分析导致异常现象的因素,切实做到每个结论的推导都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二)开发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鉴于验证性实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立足教材,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探究性实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大胆猜想,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例如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时,笔者先演示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通二氧化碳,然后提问“两者是否发生反应?”有学生认为不反应,因为没有明显变化;有学生认为反应了,因为氢氧化钠是碱,应与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对此,我对同学们的猜想给与肯定,进一步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学生不难想到通过验证碳酸钠的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设计如下方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继续追问“还有其他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吗?”当学生一筹莫展时,给与适当点拨,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除了生成物角度,反应物有何变化?学生回答反应物被消耗,进一步思考得出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气体,可利用气压变化指示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合理、优化的实验方案。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从“做”中得出结论,不仅获得了知识本身,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整合资源,丰富实验内容和方式
1.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实验,丰富实验内容。
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避免学生觉得课本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趣味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时,我们可以自制一杯“鸡尾酒”,上层是黄色的碘的乙酸乙酯溶液,中间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下层是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瞬间吸引学生眼球。为什么溶液分层?说明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这就是物质的溶解性。化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家庭小实验,例如硬水软水的检验、醋除热水瓶水垢,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从而努力学习化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际。
2.采用数字化实验、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方式。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探索的需求,数字化实验、手持技术应运而生。针对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运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演示铁丝生锈实验,红墨水倒吸的现象并不容易观察到,但是如果运用氧气和温度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整个反应过程中的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学生自然得出铁生锈消耗氧气的结论,温度升高的曲线也为后面缓慢氧化反应放热提高佐证。对于那些操作复杂,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前录好实验视频或者播放网上视频录像,从而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减少实验给师生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拓宽了实验途径。
综上所述,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正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教学实际和自身经验,不断探索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让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