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晓玲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到处可见德育元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关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可谓责任重大。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要做好德育渗透工作。
  关键词:德育;文学作品;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文学作品是必须要讀的。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中发现许多以前未曾读过的经典作品,其中不乏德育元素。在此,与大家分享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具体做法。
  看到部编版的教材,我如同当年小学时一发到新书就回去嗅那散发着油墨气息的味道一样,吮吸着每一篇精彩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书中作者交流的机会。看到梁晓声老师创作的《慈母情深》,我的眼眶湿润了好多次,每一次都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群努力奋斗在一线的劳动人民充满了感激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正是这些不畏困难、努力拼搏的劳动者在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幸福生活。母亲是亿万劳动者的代表,他们冒着严寒酷暑,为家庭和社会创造着财富。他们为了子女甘愿受苦受累,是为了子女未来的幸福,也为了家庭生活更加美满,更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母亲用生命换来的一元五角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巨款,但母亲听到我要买书的时候,立刻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钱给了我。当我看到母亲弓着身子卖力缝纫时,瞬间长大,这种惊人的变化似乎在夸大其词,但事实上,这种感动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小学生的年龄,恰恰是接受德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纯洁无瑕,还没有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在受德育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结合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解作者母亲的慈母情节,学生反响比较强烈,纷纷表示在今后要对家长言听计从,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孝母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感恩,并且把它落实到行动中,也就达到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这种行动落实到实际中,我组织学生平时在家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在每年的感恩月,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信、洗一次脚、揉一次肩等切实把感恩行动落到实处,从而起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缺憾。仅仅有母慈的关爱是不够的,父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样重要。部编版教材中的《父爱之舟》同样是一篇泛滥着德育之光的精彩篇章。文章用倒序的手法,从梦境中的往事写来,一桩桩一幕幕在作者的眼前浮现,虽是一些繁琐小事,却体现了父爱的深沉。父亲为我做的事不外乎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替我铺床被,为我买汽水,但却深深烙在我心中,有了一种我想为父亲做点什么的想法。这种饱含深情的叙述把学生带入了他们的生活,自己的父亲何尝不是这样爱着自己,只是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或工作,或生活,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已。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通过文章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父爱之舟》一文,语言朴实,情节琐碎,但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这篇文章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十分切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苦于追寻一些问题:父亲究竟爱不爱自己?父亲到底爱自己多深。学了《父爱之舟》,学生对这些问题会有释怀,就会从内心深处理解父亲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显著。《父爱之舟》用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宝贵翔实的资料,是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优秀篇目之一。我希望这篇泛滥着爱的教育的篇章能深入每一位小学生的生活,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家国情怀,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为了谋取国家和民族的幸福,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看到部编版教材中的《少年中国说》,我的心又一次澎湃起来。这是一篇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经典文章,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从清末到现在,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这篇文章的鼓舞下奋发有为,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今天,我们再次学习这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学生依然被文章中那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精神所震撼。这篇文章在小学生心中树立了为自己学习,为国家贡献的理念,起到了绝好的德育作用。这就是《少年中国说》在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最佳体现。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文章比比皆是,以上仅是举了其中之一。我们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些活生生的德育素材,把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一个台阶,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