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价值思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田文
摘 要: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而课前预习问题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一般都是直接走入课堂,聆听教师的知识教学。在新时期这一教学问题凸显了出来,限制了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因此,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课前预习;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会学习。而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却普遍存在被动预习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运行”。因此,教师要懂得制定合理的课前预习指导方案,切实发挥课前预习教学的有效价值,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发展。
一、初步积累字词,为课堂教学奠基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字词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是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有效过程。而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加上积累字词本就是比较基础的学习内容,若是教师能够在课前就让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自主地积累其中的字词,则可以扩增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打下很好的语言基础。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字词积累方面的课前预习任务。这篇文章中的字词有很多,如“窘相”“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北风怒号”“恍然大悟”“牛毛细雨”等等。在课前就做好字词的语言输入,可以减缓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提供很好的条件。为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自主预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这些字词置于某个语言环境中,创编出一段话,将字词有效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为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初步感知文本,为精读做好准备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新课标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学生需要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挖掘文本深层的内涵。但若是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则很难在实际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阅读,甚至是缺乏时间来进行反复的文本阅读,这也就降低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而有效的课前预习却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为课堂上的精读做好准备。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针对这篇课文进行感受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这一文本内容的时候,将其中让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划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注释,便于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精读学习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在课文上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这些话语圈了出来,并做了批注:“她的爸爸过于注重利益,不注重亲情,要不然为什么会在大年夜还让她去卖火柴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当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指导,对课文内容展开精细化的阅读时,学生能够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重点内容,展开针对性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与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将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展开针对性的预习。以往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往往比较缺乏针对性,许多内容都是泛泛而谈,而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提供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可以高效地进行自主预习。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一些重点学习内容:(1)“我”要窃读的原因是什么?(2)“我”是如何窃读的?(3)“我”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4)你从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在有重点内容指导的针对性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增强自身自主预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学习会更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學行为,甚至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让自主预习真正落实到位,帮助高年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使其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这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离不开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积极地探寻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进行预习的有效方法,发挥出课前预习的有效教学价值,切实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文.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2.
[2]段艾娜.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活动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徐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2):105-106.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