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伟

  摘 要:和谐教育凭借其以人为本、促成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成为现代素质教育趋势与背景下重新回归到一线教学与教育研究领域之内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其自古希腊之雅典至当下,皆活跃在教育者的视野中,而具有悠久的发生历史与可观的预期实施效果。在此,据其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形式切入角度,面对目前非和谐教育不容忽视的现状,高中化学之“和谐教育”便具有了可被实地实施的方向。
  关键词:和谐教育;高中化学;课堂建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学方法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能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让他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便是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求、同时满足社会教育理念与所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亦契合化学学科特征与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所应具备的特点。且高中学生正处于面对大量知识而学习能力与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成长阶段,因而对其各方面发展机会与空间的给予将最大程度上保障其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可能性。而此便是真正的“教书育人”之教育事业的本质与高尚。但反观当下,非和谐教育之现象仍在持续高温。
  一、 非和谐教育现状与和谐教育实施必要性的描述
  非和谐教育即单纯注重学生一方面能力、某一类学生等的倾斜性培养和发展,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便是以始终无法完全回避的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单纯智力开发,且单纯以知识讲解与零星实验或实践作为主要手段。尤其在化学此类作为高中阶段区别于语数外的辅科,教师往往将重点置于知识传输之上,在此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面貌亦往往呈现“高分低能”型或“低分低能”型,即“知”和“能”之间的失调。此非社会之需要,亦非学生发展之需求,学生在此则成为所谓“学校业绩”“教师业绩”的潜在牺牲品,教书育人之原本该有的淡泊与崇高亦被现实功利所浸染,于是,最伟大的教育事业便一直在沿着错误的轨道行进,即便在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生本”等先进化的教育思想被滚瓜烂熟于教师内心的前提下。因此,真正的素质与和谐教育亟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回归教育初心。
  在中西關于“和谐教育”的研究史上,其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得到了最为深度的提出与强调。前者《给教育的建议中》提到“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与体魄健全的人”,而后者在“建构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之下,亦将“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的问题摆在了鲜明的位置。由此,和谐教育经过了悠久历史的考验,被纳入了众多教育专家的视野,因此其具有可被现阶段教育深入借鉴与践行的深厚科学根基。而将其作为原则与方向,便是充分发挥现代发达教育资源、摒弃僵化的应试教育而找到教育出路的最好途径。
  二、 和谐教育之化学课堂
  和谐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的建构应基于和谐教育之普遍化要求,亦应基于化学学科本身特征,即从教育环境、目标、内容与形式四个方面分别有序而逐步地渗入“和谐”理念。
  (一) 课堂教育环境的和谐营造,建构新型师生与生生关系
  课堂在其本质上而言,其亦为一个由师生、生生之人际关系结构的小型社会,人人在此环境中企图通过彼此的合作实现“有所教”“有所学”的共同目标。因此,“和谐”便作为实现此目标最重要的环境特征而存在,且在现代化新型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其应具体呈现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与互尊、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以此建构“外部环境”的和谐,为其后教学过程之和谐奠定稳固的根基。
  例如:在《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中,为培育并加深同学们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我组织同学们发起了一场以“从生活、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看人类化学水平与文明的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在此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亦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进其材料搜集与讨论中,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认可和尊重其观念,并以温和的态度在亲身的参与中引导学生全面性、深入化的思考。和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建构的友谊无论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我们彼此的校园和学涯记忆或整体性和谐氛围的营造而言皆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在切身的参与中,还注意发现同学间的相处问题,如嫌弃一位同学搜集材料速度慢、直接责备不善交流的另一位同学对活动工作的耽搁等。此皆不助于同学们待人接物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和谐教学环境的达成,针对此,我则会通过课下交谈、协助工作等方式逐步引导同学们在团队相处中养成和谐互助的意识。此为一切以“和谐”中心的课堂教学举措和学生全面性学习效果的根基,亦即此构成化学之“和谐课堂”的骨架。
  (二) 三维目标观念的准确制定,确定教学方向与教学重点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标提出了“三维目标观”理念,即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以全面塑造知、能、情和谐并进的现代化人才。因此,此应作为和谐教育模式之首要重点而存在,以统筹确定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为之后实际教学内容、方式的确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除却“掌握以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等知识与技能目标外,我将“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为参考,学习由表及里与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让同学们从思维和方法的高度理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背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思维方式层,从而获得不仅仅限于客观知识,而上升至个人能力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我则依据氧化、还原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将“深入感知对立统一的自然哲学规律,感受化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纳入此维度内容之中。以促进同学们具有延伸性与深入性特征的眼界和思维格局的扩展,同时亦将文理结合,培养同学们用文科的视角分析、对待科学化学学科的情趣。且此兼顾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观的制定将使得其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确立有章可循,以此在上述和谐课堂环境的建构之后大幅推动结合知识讲解的和谐课堂的落实。   (三) 生活运用实践的教学贴近,挖掘多样学习需求与资源
  化学的源头是生活,源于生活需求,而作用于生活问题。因此,生活化化学课堂本就与学科本质紧密契合而具有实施合理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生活实际不同于书本理论,二者具有灵活与僵化的区别,因为实际生活中总会有多种多样的意外情况与需求,单纯依据理论的实践并不足以应对其生变的随机性与灵活性。因此,基于实际教学需求的实际生活场景的引入亦更具有通过对多样学习需求与资源的挖掘综合锻炼学生包括知、能、意、情等在内的综合性、和谐性发展要素的可能。
  例如:在《基本营养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措姆奶奶今年63,患有轻微糖尿病,在饮食上需多加注意才能阻止此病症的持续恶化。但是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儿女忙于工作,医生便建议他请一个懂化学的人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并向同学们提出:“假设你被请来照顾她,你该怎么设计呢。”对此问题的回答与食谱的设计则需要同学们先对“糖尿病”病症进行查询,了解其病因与饮食禁忌。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与措姆奶奶其他方面的身体状况与营养需求综合考量并合理搭配每日、每餐饮食。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生活中化学运用的多变性,我则会随机添加情境条件,诸如:措姆奶奶爱喝甜茶、周末家人相聚,一块设计食谱等。以让同学们的化学知识灵活调动、运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对实际情况的考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和谐的锻炼与提升。
  (四) 面向全體学生的分层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除却教学内容对全面培养学生身心素养的和谐性关照,外部教学形式的有目的、有序的实施亦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分层”概念便被引入,进而采用。其指:依据学生接受理解等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而在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方法与作业分配等方面进行协调,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在现阶段“以成绩论长短”的教育现状下过分重视班级优等生,而轻忽后进生。这便是真正“教书育人”之教育的使命,当然也可以将其解释为一种平等而负责任的师爱。
  例如:在《化学键》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进行完钠在氯气中燃烧,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的实验之后,组织同学们探讨氯原子和钠原子以何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但在组织过程中,我依据每位同学的化学学习水平和表达思考等活跃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障在每个探讨组内部都能够互相帮助、相互之间有带动作用,以此达到较为平衡的全体学生化学知识的吸收率与化学能力的提升度。这也便是化学教学的意义与以实现学生间教育平等为目标的和谐教育的表现。再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节的课后作业布置环节,我则向同学们提供了诸如:详细列举铜合金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运用及其具体运用形式、人类对金属认识的早晚与该金属的性质有何关系、完成课后习题、总结梳理本章内容等多种作业形式,以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自由选择,以契合并锻炼、提升每位同学的化学学习力。如此的涉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和谐、学生自身能力兴趣等的和谐化教学形式与方法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全面的和谐发展创造偌大的空间。
  和谐教育的核心即为“以人为本”,即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具个性化、平等化的成长机会和环境。这无论对于教育事业本身、社会人才需求,还是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都将是最有效的推动力,其亦必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广阔的存在、实施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长明.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3-52.
  [2]彭泽平.“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5(7):5-8.
  [3]季久洪.生本教育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6.
  [4]张学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3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