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面育人视域中儿童绘画教学的内涵、意义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儿童绘画教学,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应着重提升儿童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交往能力。教师应建立一种认识儿童绘画的新视角,尝试开发儿童心智的绘画教学,不断完善儿童视觉艺术课程。在儿童绘画教育过程中,可运用绘本元素来提高绘画能力,借助生活表象来打开想象空间,注重情境体验来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引导探究来拓展教学范围。
  关键词:儿童绘画;全面育人;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A-0064-03
  当前,儿童绘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脱离全面育人视域的现象。儿童绘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导儿童学习绘画技巧,为的是让儿童受到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等多方面的教育,这是在美育基础上对儿童进行的素质教育、全面育人教育。
  一、全面育人视域中儿童绘画教学的内涵
  教师通过儿童的绘画可以侧面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思想、情操等多方面的状况。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创新性的教学中学习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交往能力。笔者认为,指导儿童绘画,要在全面育人视域中进行,对儿童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与引导。
  1.在绘画中提升儿童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教师如果只是给儿童灌输大量的美术理论知识,那么儿童的实用绘画技巧未必能得到提高,学习的美术知识是也片面的。儿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对绘画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师应该明确,全面育人视域中的绘画教学是可以让儿童学习全面的美术知识,包括美术绘画知识、美术鉴赏知识、美术评论知识。儿童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创作出创新性的作品,才能提高鉴赏能力。
  2.在绘画教学中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人格健全的儿童,可以通过鼓励儿童去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秘莫测,去体验花的芬芳、草的旺盛生命力、树木的挺拔之美,来提高儿童对外界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等待儿童亲身体验并领略到自然的美好后,美术教师可以让儿童把所观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儿童绘画遇到难题时,教师要鼓励儿童尝试着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让儿童进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指导儿童养成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好习惯。其次,美术教师应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美术知识竞赛活动。最后,还要着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注意力。课上,美术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辅助,如播放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儿童观看,并进行想象,之后划分学习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曲子,让儿童在听音乐时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音乐叙述的故事。
  4.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通常情况下,美术教师在指导儿童学习绘画时很少让儿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而是直接评价儿童作品。时间久了,儿童的交往能力是无法提高的。美术教师可以让儿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大自然的作品。儿童可以与同伴一起交流,互相交换想法。儿童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的,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
  二、全面育人视域中儿童绘画教学的意义
  儿童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他们的家庭背景、接受的学前教育,进入学前的个人经历,以及其他间接经验,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事物、绘画时心中的情绪以及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在纸上呈现出来。
  1.建立认识儿童绘画的新视角。这个新视角,就是把儿童绘画从“艺术品的幼稚阶段”这个粗浅的认识改变为“人的全面素质的启蒙”。教师只有通过关爱孩子,关心他们的想法,内心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有自己想法的人来对待,才可能去接受、去认真对待儿童画,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引導儿童进行绘画。
  2.尝试开发儿童心智。在全面育人视域中,美术课堂应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应让儿童了解作品的表现题材、创作手法、风格特点及地域特点、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等等。教师应鼓励儿童抛开固有的思维、手法,随心所欲地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想法。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因此让儿童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有利于增进儿童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心智。
  3.完善儿童视觉艺术课程。全面育人视域中的儿童绘画教学,想要做的不仅是技能的培训和理论的学习,而是希望能多角度地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多维度地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童心不是千篇一律,艺术是个性的表现。我们应提倡儿童绘画具有“多样化的审美”方式,看到儿童绘画内在的艺术性,对于不同的年龄段的儿童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新材料,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肌理、纹路,具有不同的触感及美感,将这些新材料运用在儿童绘画教学中,能够使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三、全面育人视域中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法
  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其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重点研究每个儿童个体,以找到儿童学习的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据此改进美术教学内容。
  1.运用绘本元素,提高绘画能力。儿童喜欢看的往往是图画内容居多、文字较少,甚至全是图画的书籍,我们称其为图画本,即儿童绘本。儿童绘本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叙述一个故事,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上配色精美的图案,从视觉上呈现出这个故事的背景及发展过程。儿童绘本通常都是由绘画名家所作,凡在绘本中出现的图片,无论是人物角色形象的设计,背景的设置,还是色彩的呈现,都需要多种美术元素的融合搭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利用好绘本,让学生仔细研究绘本图片中的构造,并针对性地模仿,这对于儿童在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对绘画知识的掌握,对绘画能力的提升,都有不可估量的好处。例如《出壳了》这一课的难点是在画面中表现卵生动物出壳的特点和画面的生动性,我结合绘本《小鸡出壳》《小动物的出生》《一只有梦想的鸡》《五只鸭子》等,让学生去感受这些画面的表现形式及其精彩的故事,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经验。   2.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与艺术创造。在《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与对比的重要,鼓励学生向传统的规则发起挑战,勇敢地去追求自由与快乐。此外,我还让学生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对比,学会创新。以《格列夫游记》中描写的画面为例,画中巨人也可以跟小人一样大,小人若是站在高高的树上,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巨人,就可以和画的巨人一样大。那么靠什么来体现巨人的大呢?在背景中我布置了一些小小的房子,或者让巨人捏着小人小小的剑,等等。
  3.注重情境体验,培养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人、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二年级《画影子》一课,我在上课之前,准备了手电筒、幕布、剪纸人物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将教室布置得尽可能暗一些。学生进入教室,便进入了影子的世界之中。首先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影子、灯光、物体间的距离和位置变化,再请学生表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灯光角度,多个手电筒产生的奇妙的影子变化。使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影子产生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变成主动的、快乐的事,儿童在作画过程中思维变得活躍,作品的呈现方式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4.促进引导探究,拓展教学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引导探究方法来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设计课程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任务卡。例如在执教二年级《我喜欢的鸟》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然后共同制定一张任务卡,包括每个人都要完成的调查,比如鸟的种类,飞机的设计原理,鸟和飞机的形体关系,鸟的结构,鸟的飞行原理,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鸟,绘画鸟的方法,为什么说鸟类是人类好朋友,设计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等。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些新的发现,这些也要写到任务卡上,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记录。本次活动安排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交流任务卡,展示搜集到的图文资料并设计小鸟;在第二课时中,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一只鸟。从设计初稿到定稿,学生所留下的痕迹全部都要保留,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引导探究不但拓展和延伸了教学范围,提高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教学活动不再单调、呆板,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绘画教学要想成为人性化的教育,就要适应儿童成长的规律。全面育人视域中的儿童绘画教学能够启迪和丰富儿童精神,提高儿童鉴赏能力,拓宽儿童思维,提升儿童绘画实践能力。这种开放式的、全面式的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儿童发现美、品鉴美的能力,使得绘画教学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责任编辑:赵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6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