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激发内在动力,重视接受主体的心理需求;优化思维方式,构建接受主体的合理的心理认知;发挥情感效应,强化接受主体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生态环境,强化接受主体的实践行为这四个方面的对策,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031-02
   一、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分析
  1.动机层面的接受状况及分析。在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调查中:有44.7%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与自身成长需求相关的信息,如就业、心理资讯等;有59.8%的学生很少关注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新媒体符合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信息丰富等特征能够快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目的明确,过程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渠道,但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机主要在于个人成长需求,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内容上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形式上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合。
  2.认知层面的接受状况及分析。数据显示,超过50%的学生在出现问题时会自行通过新媒体寻求答案,接近一半的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和教师进行沟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中有61.9%的大学生选择“了解一点”,同时数据显示,只有26.1%的大学生可以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做出评价。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度较高,新媒体为学生解决各类问题提供方便和快捷的途径,丰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更多用于娱乐,强化了个体孤单的心理感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将传统的主题班会、社会活动等方式和新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另一方面,新媒体带来多元信息的同时,也侵袭大学生对各种价值观念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加强相应的评价能力。
  3.情感层面的接受状况及分析。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使用新媒体“贴近生活更亲民,信息传播速度更加高效快捷,也方便接受及反馈。”有50.4%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一般,认为内容枯燥,知识陈旧。尽管新媒体环境是符号性的人机互动,但是在人机后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大学生对利用新媒体解决思想问题表达出喜欢的态度,而对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消极的态度。因此,利用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包装,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可以改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抗拒和冷漠的负面情感。
  4.行为层面的接受状况及分析。有将近一半比例的大学生会选择“会参与网络讨论、主动跟帖”,“会参与网上投票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这反映出在新媒体环境中,其匿名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1]主体的行为活动需要最终落实到现实生活层面上来。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上相对滞后。对志愿服务活动,仅有13.3%的大学生是“经常参加”。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观念、理论层面上,未能转化为自己的行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务实,对社会价值利益出现知和行的脱节。
  二、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内在动力,重视接受主体的心理需求
  1.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成长中学业、就业、交友等个人基本需求。不同群体的需求有差异,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有变化。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关注,通过思想动态预测,深入了解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把大学生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探索分层次的个性教育。比如,针对学生骨干、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针对各年级的需求不同,开展针对性教育,满足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2.寻找大学生兴趣共鸣点。兴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心理形成的指向性因素。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烈、社会参与意识强、追求新鲜事物、追逐时尚等的心理特点。对此,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教育者可以优化开放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贴合学生娱乐、好奇的心理特性,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等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融入快乐的学习之中。同时,教育者要注意对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包装,在形式上要符合大学生审美心理和好奇心理,激发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二)优化思维方式,构建接受主体合理的心理认知
  1.纠正大学生认知错误。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认知不清:有些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作一成不变,认知定势;还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片面,与自己认知结构不一致。对此,教育者一方面要构建符合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层次性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深化,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个体利用心理学认知技术,引导纠正错误观念,建立合理认知。
  2.优化大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通过一定思维加工过程的结构形式。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体悟,可以帮助接受主体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对此,一方面要鼓励阅读书籍,增强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丰富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新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識和评价;另一方面,要鼓励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大学生的实践体悟,在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思想认识。
  (三)发挥情感效应,强化接受主体积极的情感体验   1.增強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注。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情感的桥梁。教育者要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对大学生要倾注真情实感。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主动创新工作载体,利用学生对新媒体的高度认同,主动“潜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熟练运用网络话语体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用积极的情绪唤起和引导接受主体的积极情感,激发师生间的心理共振,从而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并接受教育内容。
  2.强化大学生的情感参与。当代大学生具有对新媒体的高度依赖和社会参与感强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热点讨论、时政评论等,促进学生情感参与。在网络强大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在选择和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中,强化合理调整情感因素。另外,行为主义认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集体活动、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等,通过行为参与将自我情感与社会连接起来,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营造生态环境,强化接受主体的实践行为
  1.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需要经历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更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体验和认识。教育者要努力创造实践条件,满足大学生的实践愿望;要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树立优秀典型;要加强积极引导,重视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及时总结、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2];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营造教育生态环境。环境虽然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背景,但它极大地影响着接受过程。本文的调查基于新媒体环境和现实环境下,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优缺,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保留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辩论赛、专家面对面等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充教育信息,拓展教育途径,建设特定场域的文化共享社区。
  参考文献:
  [1]宋丽英,王嘉.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J].前沿,2013,(12):181-182.
  [2]曹蓉玫.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7,(06):87-89.
  Study on the Accep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WANG Rui-qin,DI Zheng-li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Ar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Anhui 23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to receiv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process analysis,put forward to stimulat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s psychological needs;to optimize the mode of thinking,construct the subject reasonable psychological cognition;emotional play effect,strengthening the main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subjects in four aspects,to achiev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Key words:new medi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cep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9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