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是大学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素养之一。自主学习不仅是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更是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和习惯的基石。在分析高校自主学习保障体系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为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提出构建自主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执行、自主学习监控、自主学习评价的“五自”保障系统,为高校建立自主学习保障机制、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保障机制;实践
  中图分类: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13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定是建立在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因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全国各层次教育的共同要求。虽举步维艰,但是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始终高举着这一教育教学改革旗帜勇往直前,多方举措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多数高等院校对此却置若罔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品课、精品教材、科研建设等“学”的外在因素的提升上,“教”的水平蒸蒸日上,学生“学”的能力却日益衰退。
  由于生源限制,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计划能力,且执行力不足,方法也不科学。同时,由于办学条件限制,缺少师资,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裁弯取直,关注学生内在发展因素,建设“阅读·体验”、“四有·三会”自主学习工程,构建自主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执行、自主学习监控、自主学习评价的“五自”自主学习保障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因素,形成了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成果。
  一、实施过程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要求,在传统课程设置基础上,构建内据经典和专业技能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以“阅读·体验”、“四有·三会”自主学习建设工程为措施,提供动力保障、计划保障、执行保障、监控保障、评价保障。
  (一)动力保障
  1.“阅读·体验”,建立专业自信,引发内因萌动。强制学生大一必须背诵88篇经典诗词,提交10篇读书笔记,引导建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弥补专业基础薄弱的不足,激发内在兴趣,形成“想学”动力。
  2.“一个专业基础,多个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设计思路”,建立职业认同,提供长久支撑。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重视职业类实践性课程。开设教师教育、现代文秘、新闻三个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邀请贵阳一线教学名师、行政部门秘书、贵阳电台主持人和编辑等具有直接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课程实践教学教师,增添课堂形象性,引发职业认同,源源不断地为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输送能量。
  (二)计划保障
  大学每年完成一个目标,四年实现“四有”,掌握“三会”之一的能力。从容易实现的小的目标开始,步步为营,树立信心,进而实现远大的目标。
  1.“四有”。大一有基础,从经典阅读与经典解读、诗文背诵开始,打牢中文专业的基础。这一阶段针对大一新生,尽量引导学生内向型学习;大二有行动,是第一阶段的延伸和坚持,在班级和每个系上全面掀起阅读和体验的风气,开始注重活动与考核,但仍然是以內向型学习为主。本阶段针对大二学生进行;大三有想法,引导学生建立自己未来发展的细方向,主要通过职业规划、职业认同来完成,并即刻展开行动。本阶段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大四有成效,引导和刺激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方向性业绩,提倡成果展,形成风气。
  2.“三会”。通过系统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实施,学生最终的目标是“三会”之一—会说,会写,会教。会说,其内涵有两个层次,说得清楚,说得有艺术性;会写,指会写应用型文章和文学性文章;会教,立足学院发展定位,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执行保障
  课堂“三无”与课后“三室”,为学生执行自主学习提供保障。协同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改变大学教师只负责“教”,不关心“学”的状况。要求教师每节课填写教学日志,反馈学生上课情况,发起“让闹铃想起来,把手机装进口袋,把头抬起来”行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无缺旷、无睡觉、无手机”。开设“三室”即系部阅览室、自习室、活动室,从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入手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执行进行保障。
  (四)监控保障
  实施“导师制”,监督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在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聘请任课教师担任班级自主学习导师,指导课后学习、职业发展,并开展专题交流会,定期解决集体性、突出性自主学习困难问题。
  (五)评价保障
  建立月月考核与期末竞赛相结合、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潜能。
  1.月月考核与期末竞赛相结合。每月完成阶段性背诵任务、阅读任务,期末参加知识竞赛,综合考评掌握情况。学期4次背诵均为优者或提交读书笔记达到要求者,可申请不参加期末考试。
  2.课堂考评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形成“枕边经典阅读”、“经典文学知识竞赛”、“传统知识文化大赛”、“课本剧演出”、“优秀学年论文展”、“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与课程相互呼应的学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活动参与情况整体考评学生,课堂内外共同发力,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成果凸显
  (一)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认知态度的转变
  2011年,文传系开始推行“阅读·体验”、“四有·三会”自主学习建设。工程伊始,学生抵触情绪非常严重,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教室的抽屉里、厕所的门上、学院的路上到处都可听可见同学们的抱怨。顶着巨大的压力,文传系多次召开研讨会,修改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这一建设的决心,在困境中坚持。2012年,首届接受这一自主学习锻炼的同学实习归来,开始主动协助系部推进这一工作地开展,并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工程积累的经典诗词,在实习中挽救了一个“准教师”的尊严。随着自主学习保障体系的逐年完善和推进,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受益,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同并对外宣传推广这一方式。   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由抵触到支持,从被动到自发,通过外部自主学习保障体系的建立,引发了学生内因式学习的互动,部分学生甚至实现了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升。自2011年以来,学生多次在贵州师范大学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文科组第一名的成绩。贵州省自2015年开始举办省级教学技能大赛,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遵义学院等省内知名师范院校参赛,我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训练,取得优异成绩。刘芮荣获“贵州省第一届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孙绍莉荣获“贵州省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语文组一等奖,石靖雯荣获三等奖。2016年孙绍莉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师范技能比赛”,全国只有两所独立院校学生参加,与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师范院校学生切磋技艺,毫不逊色,荣获语文组三等奖。
  (二)实现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
  在专业教师建议下,学生自发组建成立旨在引导推广自主学习建设工程的“自主学习中心”——嘤鸣社,负责管理自主学习保障体系的监控保障和评价保障环节,在贵州高校院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7年3月,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称号,社员刘陆荣获“全國优秀社团干部”称号,是贵州省唯一一个获奖社团。社团成员陈真、曾平、熊蒂斌、刘宁、张永进,出版个人诗文集。如陈真的《沉直集》、曾平的《荆棘泪》、熊蒂斌的《梅子黄时》。2013年9月,学生郭宜滨自发创办系刊《风帆》,编选优秀学生作品成集,现已出版5期,收集学生作品350余篇。
  (三)实现低分录取到优质输出的转变
  独立院校录取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却是独立院校共有的困惑。求是学院文传系在实施自主学习保障体系以来,这一状况在悄然转变。2015、2016年,周益东、李郭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参加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参赛的“贵州省主持人大赛”连续两年荣获金牌,李郭同时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全国主持人大赛优秀奖”;2016年,罗玲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学宪法主题演讲比赛贵州省选拔赛”,获得一等奖,代表贵州省获得国家三等奖;100余名学生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斩获佳绩,多人出版个人著作。在贵州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第一届学生中,截至目前,我系605人,三科通过率62%,面试通过率100%。笔试过关率高于省内38.4%的过关率,面试过关率的成绩更为骄人。
  三、总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作为期待新青年。高等院校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合格青年的使命,要培养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必须强化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保障机制,是解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动力、计划、执行、监控、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机制应关注的要素。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共同探索破解难题的方略,后续研究应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角度继续深入,探寻建立内外互动的联动机制方法与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