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甘丽彬

  摘 要:作为学生启蒙的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小学语文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许多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教学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课堂情境教学
  小学是一个人从书本认识世界的开始,是人们知识启蒙的关键。只有学好小学阶段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很重要,这其中小学语文尤为重要,因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学生之后人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如何能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就成为小学语文老师不得不去正视和研究的话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需要语文老师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班级学情,进一步地总结、完善和创新,辅以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小学生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天性好动的群体。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克服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不足,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有保证。为了更好地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语文老师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他们都知道创设教学情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还是会对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在选择教学策略上办法不多。因此,如何更好地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就成为语文老师不得不去面對和研究的课题。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厘清教学情境创设的认识,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创设有效课堂情境的误区
  教学目标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心脏,课堂情境教学也是如此,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借助情境教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的。课堂情境创设取决于教学情境建设是否有效,就是说保持课堂情境有效性的策略是避免情境教学的误区。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避免哪些情境创设误区呢?
  (一) 错误把握情境教学的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次数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语文教学有时要在一堂课中创设多个教育情境,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这是因为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受体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创设了过多的教学情境的话,那么他们往往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有着不同的感受体会,而不同的教学情境的转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学生的情感转化如果跟不上的话,就会陷入混乱,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需要通过多个教学情境来积蓄学生的情感的话,一定要考虑多个情境间的循环递进,确保学生在多个教学情境中思维与情感沿着螺旋方式上升。
  以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多个情境:首先是借助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创设生活情境,把这个教学情境代入老人与海鸥的世界中,帮助学生具体地了解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其次,我从教学的目标出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老人的行为是什么意识?”“海鸥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等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进一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感情,使学生加深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二) 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但也暴露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因此,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所有情境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可能会出现注重形式而忽略实效的问题,导致情境教学失去实际教育意义。
  以教学《慈母情深》一课为例,这堂课中,为了快速让学生融入“我”的角色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入情境教学的设计,让学生亲自感受慈母对“我”的感情。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我更注重的是学生语言、动作、表情等的处理,而不是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和表演的逼真效果等形式的东西,这样的处理就不会偏离原来的教学任务。如果学生过于关注表演而不是角色特色,学生将无法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与运用
  (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启蒙语言的重要学科,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在怎样能让学生全身心去学习,怎样让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兴趣就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局限性,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投入学习中,那么这时候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就从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阅读训练入手,看看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自主进行学习。
  1. 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心很重,照本宣科的阅读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节让学生犹如置身其中,用疑问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个例子,老师在教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中,读到“如果没有他每日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看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刻骨铭心的两个耳光。”时,老师可以用起伏的音调和夸张的神情动作声情并茂地讲解,聚焦学生的注意力,用制造悬念的方式,问学生“为什么会有两个耳光?”“是因为看了他的书吗?如果是假如没有继续看他的书会怎么样”等等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学会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个爱玩的年纪,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东西,如果能把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绝对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运用游戏的特征和教学融合,不但保留了游戏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成绩的提高,而“扼杀”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成为一个只知道学习的机器,这种做法丧失了教育的基本意义,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随着当前教育的改革,语文教学也越来越“人性化”。例如,教小学生某篇诗文的时候,可以和学生玩“大家来找茬”这个游戏,先收集像太阳、月亮、霜雪等意境相关的图片,将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去找相对应的图片,这时候学生就会逐字逐句的努力阅读诗文,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了解。
  (二) 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应该是主动、积极、自觉的,只有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高涨,才能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施展才华的平台,可以布置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习中,闭门造车是最不可取的,只有集思广益、互相帮助才能促成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名校、强校都进行了班级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這些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小学语文老师把学生分成四至六人不等的学习小组,明确各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以及合作学习的步骤,组织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之下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发言、提出各自意见、汇总成一个最后的答案,促使了课堂学习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交流,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学会团体合作,提高了参与活动的质量。
  (三)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的一个良好品质,也是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坚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在激发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避免教师说教、学生记忆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采取设置教学情境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自主体验,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看法,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思考文题、解决文题的能力就能够得到训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将语文知识的外在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经验。
  (四) 丰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教师,所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中要结合学生的要求或反馈,不能一味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和学生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才能让学生慢慢接受你这个老师,熟悉你的教学理念,老师也能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看法,找出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举个例子,在《画家乡》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家乡,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讲一些具有特色的家乡,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高。
  三、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和高效率教学对增强学生接受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加以学习改进的。
  参考文献:
  [1]黄耀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2017,14(36):233-234.
  [2]杨永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7,14(7):31-34.
  [3]徐桂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2):97.
  作者简介:
  甘丽彬,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大房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