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海成
【关键词】 阅读能力;核心素养;兴趣;指导;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27—01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增强内在驱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读出情感,读出事理,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感受到成功和喜悦,从而喜欢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氛围和空间,开展朗诵比赛、背诵竞赛、好书推荐等活动,同时可以在教室开设读书角、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吧等,吸引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另外,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写好读书笔记,及时整理读书心得,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交流阅读经历和收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强力欲望。
二、重视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法的指导,往往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首先,学会选择书目。知识如烟波浩渺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其次,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一是让学生阅读作品前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做好读书笔记,可以采用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变革课堂教学,为学生的阅读导航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這为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指明了路径,也为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方法。一是语文阅读课教学要让学生“敢”读。二是要让学生“会”读。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写作技巧,感知语言美,受到思想熏陶。三是要让学生“乐”读。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为基点,为学生开出书单,延伸语文教学时空,让学生按照推荐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点,喜欢上阅读。
四、注重课内外积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当今世界,学习大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要广泛阅读一些好书,扩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相结合,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能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编辑:马德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