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彩霞
摘要:读写结合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开展高中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在部编版教材理念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实践当中重视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发展需求。重点对读与写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当前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高中语文;读写结合
語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和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读写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高中语文读与写的内在关系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生动性与思辨性,这主要是由于其写作素材匮乏导致的。广泛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尤其是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促进自身词汇量的增加,提升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理念,为其写作奠定基础。
(二)写作对阅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写作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人的情感意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力,督促学生在阅读中将名家篇章与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读与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彼此依存。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借助于部编版教材的内容及课程标准,增强读写结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结合的认知程度不足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读写结合的内涵缺乏深刻认知,在教学中无法采取有效手段,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未能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其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陈旧,读写结合教学存在诸多阻碍。高中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部编版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资源整合,将其逐步应用于读写结合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阅读与写作脱节
阅读与写作教学脱节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对阅读或者写作的片面强调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觉,在学习中有所偏重,从而导致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偏低的问题出现。在写作训练当中,由于学生缺乏坚实的阅读基础,容易导致写作内容空洞乏味的现象。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未能有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与名篇进行对比,容易导致阅读的目的性较低,学生无法充分领略文章的内在魅力。
(三)写作教学效率较低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其生活经历、阅读范围和思维活跃性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高中生对写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其作文质量不高。写作训练成了学生获取语文测试高分的一种手段,未能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素养的关键途径,导致写作教学遇到重重阻碍。
三、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写作指导课程,但是阅读指导课程的缺失却导致写作课程的开展遇到较大阻碍。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法根据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自主选择阅读素材。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带领学生深入阅读,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逐步提升。
除了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外,教师还应为学生选择符合其能力提升需求的书籍,通过不同的专题设计,对阅读书籍进行有效分类,帮助学生积累。比如,在“现代散文”模块《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文章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后,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推荐中国现当代优秀散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可引导学生对优秀散文进行仿写和改写,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二)开展续写性读写
为了促进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续写性读写。在部编版教材当中存在较多的戏剧和小说,为学生的续写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原文中的故事情境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良好的续写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与思想情感,对文章线索进行有效梳理,为开展续写奠定基础。在续写之前,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原文,能够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技巧。续写中的二次创作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关键,读与写之间的界限得以有效突破,能够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比如,在卡夫卡《变形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主人公心理、家人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判断,对小说进行续写,这是激发学生读写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三)开展反向性读写
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当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往往在阅读与写作当中缺乏创造力,导致其在写作中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而反向性读写的运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实现写作的创新。在部编版教材当中有较多的思辨类文章,如鲁迅的《拿来主义》、邓广铭的《中国文化的继往与开来》等。教师可将此类文章作为反向性续写素材,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与讨论,反驳其中的部分观点展开续写。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其多元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反向性续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念都可以通过“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进行重新解构,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开展生成性读写
部编版教材的内容经过多位专家与学者的共同遴选,文章内容质量较高。文学作品会给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对读者的思想产生启迪与引导。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选文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生成性读写,增强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在充满趣味的艺术空白当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借此开展生成性读写教学是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丰富有趣的情境,使其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 ,为后续写作训练奠定基础。比如,执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与语言特点,针对结尾处鲁迅先生留下的艺术空白,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必然关系。通过生成性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同时,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五)开展体验性读写
体验性读写也是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对文章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在情感进行感知,激起学生的同理心,并以文章主旨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比如,在实用类文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技巧的同时,让学生针围绕身边事件进行写作,以此对写作技巧加以强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拉回到了实际生活当中,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读写结合教学是当前部编版教材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读与写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措施,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开展续写性读写、反向性读写、生成性读写和体验性读写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征.读写结合培育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4).
[2]黄海艳.读写结合优化高中语文寫作教学略探[J].新课程研究,2019,(4).
作者简介:马彩霞(1981—),女,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依托部编教材内容提升“读写结合”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7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