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如何“导之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统编教材把“名著导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朝着“课程化”方向实施。“名著导读”课应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力求做好“导之有效”。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方法指导
名著导读《西游记》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精读和跳读”的读书方法。《西游记》中包含众多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到底哪些该精读、哪些该跳读?怎样教给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经过反复思考,基于新课标及统编新教材的相关要求,以名著导读《西游记》为例,从“圈点批注阅读、给人物贴标签、探究活动设置”三个方面着手,谈名著导读如何“导之有效”。
一、圈点批注阅读,读出名著的“厚重”
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收获知识、开阔视野、自然而然地提高个人的品质修养。但单纯地阅读只是一种对知识无形的积累,有时候会像“水淋鸭背一样”读过就过了,这样的读法收效甚微。读书要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再次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即圈点批注阅读。
在对《西游记》这部名著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最喜欢的人物或感受最深的故事情节入手,说说自己的看法。比如,有人喜欢孙悟空,有人喜欢猪八戒,有人喜欢牛魔王等等。教师只需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学生的思维、看法、感受不断产生碰撞,学生会从一问一答中品悟出作品深刻的意蕴,这时教师恰当地引出“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会使“导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圈点批注阅读”这种“准精读”的读书方法解决了怎么读的问题,接着要来解决的是从书中读出什么的问题。学生能从阅读作品中获得什么知识?汲取到什么营养?有什么启示?教师需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会正能量,读出名著的真正“内涵”。
二、给人物贴标签,读出名著“内涵”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你最欣赏《西游记》里哪个人物?你认为这个人物的特点对当下的社会有正能量的影响吗?你喜欢这个人物的品性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吗?你能用几个‘标签’给你欣赏的这个人物作标记吗?”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既考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兼顾了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不同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的学生给孙悟空贴的“标签”是神通广大、责任感强、负重前行。其给出的理由是: 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既要打妖怪,又要去化缘,还要不断去救被妖怪抓去的唐僧, 太不容易了。这位学生的观点很特别,说明他有自己的考量和独特的看法。有的学生给猪八戒贴的“标签”是无忧无虑、随性率真。 其给出的理由是:猪八戒无忧无虑,吃饱就睡,睡完就吃,打妖怪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随性率真。
这样阅读名著,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还可以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将语文的精神营养融入学生的血脉,用语文的方法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探究活动设置,读出名著“外延”
有的语文教师对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堪忧。一部分学生偏爱玄幻、灵异、都市情感类小说,一部分学生偏爱心灵鸡汤类文章,热衷阅读、摘抄满分作文等,可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怎样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呢?教师可在名著阅读指导中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读出名著的“外延”,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组织开展“《西游记》读书汇报会”
统编教材“名著导读《西游记》”中,设计了三个探究专题: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创作新故事。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 “《西游记》读书汇报会” 专题活动。如“取经故事会”环节,教师可让学生选取自认为最精彩的情节,准备提纲,然后声情并茂地讲给班上的同学听,需注意讲出的故事要情节曲折、突出某些吸引人的细节,争取把故事讲得精彩。“创新故事”环节,教师可先抽取小说中的几个精彩的故事,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这几个故事是如何开头、结尾的,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如何解决。分析清楚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新的故事。要求虚构要合理,人物性格要基本符合原著,创作的新故事尽可能生动有趣。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章可偱,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作”了。
讲故事、分析人物、仿写新故事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随着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环节之间搭建起一个螺旋上升的思维阶梯,使学生可以一步步进阶,只要按要求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推动课堂“学习任务群”模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近年来“学习任务群”成为教育界的热词,这一概念也可成为语文教学组织的新形态。 例如,以《西游记》作为“整本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西游记》的整体认识,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可以筹建“西游故事园”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创设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应用情境。首先,以“选址任务”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小说的写作背景,考查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其次,以“精彩故事展厅设计任务”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以及对小说中精彩故事情节的鉴赏评价能力。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并能够各抒己见、通力合作完成任务。第三,以“西游故事园雕塑设计任务”考查学生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提供“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铁扇公主雕塑简介”“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孙悟空雕塑简介”等样例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西游记》的整体把握,设计各自心目中的人物形像雕塑。
通过推动课堂“学习任务群”这样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不限于课堂情境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强化自身学习的内容动机,获得学习的趣味性及成就感,从而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多渠道解读名著,读写结合促素养生成
《西游记》已被人们用多种形式进行了解读。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西游记》开辟了一条新渠道。教师在上《西游记》名著导读课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或者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资料、写读后感、写人物评传等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
名著导读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作品中汲取有用的知识进而陶冶情操。
名著导读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有效阅读方法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名著导读导之有效,首先教师要用较全面的知识储备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其次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技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阅读。名著导读教学的主要任務是通过种种方法去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愿意走进名著,从而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J].语文学习,2017(9).
[2]杜丽娜.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途径初探[J].学周刊,2012(1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名著导读“课程化”实践研究》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9)4号,立项编号:2019C47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兵华(1979—),男,广西省岑溪市糯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7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