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们不仅需要立足学生特点对相关主要课程进行改革优化,也需要为其创设更加多元化的体育学习场景,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简单梳理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聚焦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个性发展;初中体育;创新路径
当今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改革已经逐步推进,对中学生的体育课堂建设也更加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步入青春发育期的时期,也是三观逐步成型的阶段,这个时期不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都是为未来打基础。在社会现况的影响下,当代中学生承受着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部分家长与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一种做无用功的“玩”。其实不然,聚焦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课堂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体质层面来说,体育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抵抗外力的能力和体质状态。身体是人一切活动的第一要素,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其他的事也会事倍功半。从内在心理层面来讲,中学生步入青春发育期,心理叛逆又对世界充满好奇,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很容易情绪不稳定,行为有违常理。体育课能释放学生天性,在运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心理、情绪调节能力。从综合素质层面来说,高效的体育课堂,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创建高效体育课堂变得尤为重要。
一、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与家长的不重视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是日趋白热化,部分学校为了更好地发展,把升学率放在了首位,那么就决定了学生成绩才是学校最为关注的要点。我们时常能在学生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唉!今天的体育课又泡汤了,老师说马上联考了,改成自习了。”为了学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很多时候老师会选择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如果一个学生回家跟父母讲,老师占用体育课,大家都很不高兴时,部分家长都会说“老师占课是为你们好,我们让你去学校是学习,不是为了玩,你成绩不好,拿什么考上好学校,没有学历,你怎么在社会立足,你未来就完了。”社会现状的影响,让每个父母都承载了巨大的压力,“天价”的学区房,亲朋好友之间的攀比,未来的美好生活,全都付出并寄托在了学生身上,也就造就了学生学习只为成绩的现状。
(二) 教学以提升应试能力为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家对体育课堂并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会出现“敷衍式”教学,体育教师不会提前备课,针对学生个体情况提供系统性的教学,没有教学目标和方法,只会根据课堂上课情况,随心教学。部分体育教师在课上只是让学生做一套简单的伸展运动后,就让同学们去做自己的事,喜欢踢足球的就去踢足球,随便学生做什么,这样一节体育课就完成任务了。这样的体育课堂根本不能体现体育学科独有的功能和价值,不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特长,也不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帮助。
(三) 课堂内容过于单调
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体育课堂,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现状,精心设计的。但是目前中学体育课堂内容非常单调,每一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知道了今天课上做什么,例如,课上准备部分为整队报数、集合、热身操;课中部分为常规的竞技运动技术练习;结束部分简单的活动、平缓呼吸、列队下课。而且常规的竞技运动内容很单一,教师通常选择的就是篮球、足球、跑步等,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枯燥、形式单一,逐渐地使学生失去了的对体育课程、体育精神的喜爱。
(四) 对于学生个体心理不够重视
现在广大的中学生基本为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他们出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成长在信息化社会环境的时代,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大都是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因此生活上有求必应。也就造成了想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自私高傲、骄纵任性,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同时受到网络化的影响,这代的中学生也被称为“早熟”的一代。虽然眼界广、信息接收量大,但是对于事情的辨别能力还是在初步认知的阶段,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造成行为偏激。
二、 聚焦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
(一) 聚焦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育
初中时期,一部分学生选择成为体育特长生,因而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且常年进行体育运动,部分学生在体育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投入绝大部分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培训。对于非体育特长生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运动能力是现阶段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一,进行运动能力测试。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测试,如800米测试,立定跳远等,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接受程度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类,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为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B组为运动能力在平均值上下的学生,C组为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
第二,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面对A组的学生,教师可选择难度较大的运动,带领学生挑战自我;面对B组的学生,教师可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且难度一般的运动,领导学生形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面对C组的学生,教师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一些常见且难度较低的运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第三,设定不同的目标。为不同的学生小组设定不同的目标,如为C组的学生设定较为简单且容易达成的目标,防止学生由于未能完成目标而丧失体育学习激情;为B组的学生设定具有一定难度的体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定挑战目标,刺激学生的体育探索激情。
(二) 加强对体育课程重要性的宣传
从学校层面来说,正确解读教育改革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把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中心思想认真到位地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认识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新一代的中学生,应注重自身全面素质发展,适合社会需要。从家庭层面来说,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体育主题的家庭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家长会,让家长与孩子能够在运动中彼此了解,同时把高效體育课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宣传出去。 (三) 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创建高效体育课堂,老师们就应该摒弃老旧的教学大纲、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作用,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初中生创建一个有着浓厚兴趣的、充满积极氛围的体育课堂。引导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运用,鼓励大家解放内心,释放压力。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月为期限的接力跑步运动目标,将班集体分为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不知情的情况下举办接力比赛,然后按照这次比赛成绩为基准,告诉同学接下来的一个月的体育课,大家可以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训练,一个月后哪个小组的接力比赛成绩提升得越高,就會为哪组同学颁发荣誉勋章和礼物盲盒。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同时在身体运动素质方面得到了提升。
(四) 丰富体育课堂内容
体育课堂的内容,一直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为了提升课堂教育的高效性,体育教师应该从课堂内容着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常规的竞技技术,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堂趣味运动,帮助学生在高压下放松心情。课堂内容的实现可以借助自然环境和运动设备,也可以结合网络综艺等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喜欢的网络综艺设计课堂,可以是“奔跑吧,二年三班”这样的撕名牌活动,也可以是“攀登吧少年”这样的攀岩活动。让同学能够深刻地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释放青春期该有的活力,快乐成长,向阳而生。
(五) 侧重学生心理想法
中学生的年纪正是刚刚步入青春发育期的年纪,身体和心理都到了快速成长却又不平衡的状态。思维方式不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遇事有了推敲判断的能力,心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发生问题处在一种“胡思乱想”的状态里,行为方式叛逆、偏激。因此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起到释放心理,正确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暗示的问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设计课堂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主动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想法,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课堂内容。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在被重视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六) 聚焦互联网场景,积极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互联网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权,让自身由传统的主导者向引领者转变,做好“服务”角色,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信息化体育学习平台。另外,教师还需要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反思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实施方式,以核心素养视角来驱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挖掘互联网体育教学资源的内在价值以及育人价值。
三、 结束语
21世纪是科学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每一名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情况也映射了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教育优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体育课程一直都是各个学习阶段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大学。因此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体育课对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缓解冗余的学习压力,建造团队合作意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面对如此重要的课程,我们必须发挥它的教学意义,摒弃陈旧的思维观念,重视体育课堂的影响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改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让体育课堂变得高效。
参考文献:
[1]黄克红.浅析高效课堂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154.
[2]戎永祥,俞寿仁.浅析初中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03.
[3]严君辉.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4):129-130.
作者简介:
许正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官路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5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