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新教师的成长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新教师,和大多数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刚走上讲台,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作为新教师,碰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彷徨,更不必茫然,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努力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本文从学生、教材、教法三个角度出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热爱学生;研读教材;信息素养;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每年都有一批富有朝气的新教师步入教坛,新教师具有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等优势,他们的到来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老师队伍不断扩充,新教师站上讲台后更重要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成长为一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今天,我作为一名踏入教坛多年的老师,想就信息技术新教师的成长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学生,师道自然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心中有学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感知差异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只有心中有了学生,学生有了进步和成长,教师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的家长才会有满意感。
心中有学生,教师要做到:
(一) 以人为本,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实践水平
调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适当地布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师要对班上每个学生情况有一具体了解。如:学生家里电脑的使用情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情况、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对于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需要详细地介绍和指导练习。
(二)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状态
青少年时代的学生思想丰富、情感波动不稳定,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且适当地将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等融入教学中。
积极的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二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思考问题。三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班级内、小组内能进行有效地合作,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和谐。四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参与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每次思考和每个结论都经过独立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三) 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新教师应该主动关爱学生,主动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把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移除。放下身段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他们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
二、 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应当重视研读教材,自觉研读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地研读教材。研究教材要从技术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新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因地制宜,统观全局。
心中有教材,教师要做到:
(一) 以单元为中心,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备教材首先要按单元读完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按单元任务、学习目标、单元小结的自我评价,结合配套教学光盘资源和自己积累的资源,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确定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写出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二) 根据教学目标,写好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课件
依照单元小结中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资源制定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后,再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
(三) 根据教学效果,结合教材,进行课后反思
除了课前研读教材,我们也要注重课后反思教材。课后反思是二次备课,因为上完课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想法,老师如果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完善,那么每上一堂课,教学效果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 心中有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效果。
心中有教法,教师要做到:
(一) 尝试学生自主,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以前的课堂中,部分新老师都不重视学生主体性,往往以老师自己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课堂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些反感。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围绕问题自我学习、互相討论与交流,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图文并茂更清晰》,有插入并调整图片和文本框这一内容,此时我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将这一内容与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八课中word的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相关联起来,进行回忆探究,再在幻灯片中尝试自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又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起来轻松,也容易掌握新知识。 尝试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思维时空进行探究。
(二) 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法,“协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中“任务驱动”法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又最为常用,和传统教学方法比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也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有一些小任务,缺少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在于合适的任务,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很难完成,定得太少太易,容易浪费时间,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以一个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这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技能。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应用》,里面的每一节课都涉及word中某方面的知识,如编辑文字,插入图片、文本框和表格等,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讲解每一节时不是孤立地讲解各部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整一个单元设计为一张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这一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电子报刊让学生掌握word。课程顺序就是制作报刊的过程,这也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顺理成章。
假如每堂课老师都给学生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就有一种必须去完成的责任感,从而主动会去操作、探究、创新,从而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当作品完成时,又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要强调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实用性强并带有趣味性,学生切实可行的任务,使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一个好的教学任务,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精讲多练,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新课程中体现得更是如此,因此必须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去练习、去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精讲多练”。“精讲”并不是少讲,而是抓住重点,明确难点,非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多练”是指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巩固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一堂课45分钟,一般而言老师应该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用25~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实践。讲与练的顺序、时间比,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设计。我们可以采用先练后讲、边讲边练、先讲后练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来达到教学效果。
(四) 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时常鼓励学生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新教师在课堂结束时会展示优秀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也是不公平的,这容易忽略其他学生的学习努力,降低他们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向全体学生,彰显公平。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是需要的,这能起到示范作用,但对那些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差作品”,也要及时地点评,对他有所进步的地方要进行表扬鼓舞,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网络投票评价等。老师对评价的判定,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积累了什么,获得体会到了什么,而不要把重点放在分数、成绩上。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提高新教材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四、 总结
信息技术是一门有前景、充满活力的学科,我们每位新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能探讨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以后和广大新教师一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參考文献:
[1]刘雪辉.“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160-161.
[2]魏明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4-15.
作者简介:徐金焕,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5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