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书院文化下的语文学习场域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书院文化在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来临,体现“立德树人”理念,标记“成人教育”标签的新书院文化也符合当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在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授与学习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强调环境的育人作用,突出场域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构建更适宜语文学习的场域,将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书院文化;语文学习;场域构建
  一、 引言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和传承,书院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制度,唐、宋、明、清的历史变革中,涌现出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等知名的书院。
  书院文化带来了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汉学的兴盛,产生了程朱学派、东林学派、桐城学派等学术派别,更走出了朱熹、程颐、程颢、顾宪成、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熊希龄、姚鼐等一批影响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的知名人物,书院文化的贡献巨大。
  二、 新书院文化概念的提出
  在秉承古代书院文化的基础上,当代的教育者提出要与当今“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文化的追求,即新书院文化。它注重德育先导、注重躬行实践;倡导以学生为本,倡导民主、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人际和谐、精神自由;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一脉相通的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自由发挥才情和自主进行创造的学习空间。
  新书院文化倡导是一种“成人”的教育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作为追求的目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指出:“教育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的人。”阿拉伯教育思想家阿维森纳明确地把“个人的全面发展”视为教育目的,他强调教育不只是着眼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也不单单是重视道德教育,而应以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个人性格;当代教育家成尚荣在《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一书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 语文学科学习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因其学科基本理念中就涵盖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素养中就包括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扩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1月第一版)因此,語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四、 学习场域的构建及界定
  经典社会学家布迪厄把物理学的“场域”的概念引申到了社会科学领域范畴,从而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场域理论”。在《场域的逻辑》一文中,布迪厄说:“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场域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场域具有有形的空间与无形的空间,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能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交换、影响和叠加,学生在空间内被影响、被塑造。语文学习的场域则为广大学生构建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搭建了语文学习的桥梁,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依据文化社会学对场域的界定,因此场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就可以理解为:
  (一) 一个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比如教室、场馆等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相关场所。
  (二) 一张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相关的关系网络。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
  (三) 一块推进语文学习活动的资源平台。不同的教育场所,会配置不同的资源,学生的参与方式不同,呈现的关系方式不同,体现的教学功能、学习效果也不同。
  五、 语文学习场域构建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章节,也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能够以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形式存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自然、人文、历史、科学,乃至家国大事,市井人情均可以列入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的范围。与此同时,“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联密切”,也能够被师生利用和开发……,学校可以与社区街道、文化场馆、科技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
  由此,在新书院文化的背景下,构建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场域,将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更好的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助于通过学习场域,达到我们育人、“成人”的目标,有助于学生成为自己,成为完整的自己,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六、 新书院文化下的语文学习场域的构建举措
  新书院文化背景下,语文学习场域的构建有着这样特殊而又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进行了对语文学习场域的构建进行了诸多的尝试。
  (一) 语文学习空间的构建
  1. 传统语文学习空间的优化
  常规的语文学习空间,有着一定的固定性,局限性。课堂之中,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主要的形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的过程是强调诸如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的传递,学习的效率偏低,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对于传统语文学习空间的优化,势在必行。
  语文学习空间需要兼具阅读空间的功能。传统的阅读场所往往放置在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以在教室与阅读场所奔走。把书放在学生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将语文学习空间最大优化。在走廊设置书报栏,让学生纵览天下要闻;在楼梯拐角设置图书角,让学生与名著对话;在教室后排摆放图书柜,让学生能对书籍展开研讨;在墙壁四周,张贴学生随笔和习作,让学生相互借鉴和比对……   2. 新型语文学习场所空间的创设
  为打破传统语文学习空间的固定性和局限性,需要向外延伸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从语文课堂拓展到美术、书法的课堂,也可以从校内的图书馆延伸到校外的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林、矿山遗址……
  除此之外,虚拟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网络图书馆、在线名师讲堂、微信班级学习群等多重构建,无限地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场所、空间。
  (二) 语文学习活动关系的构建
  学习场域中也包含了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新建构,也是语文学习场域空间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方面,在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学习的主导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是语文学习的指导者、研究者、参与者。例如在高中推荐篇目《乡土中国》的学习中,师生可以共同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参与学生学习与研讨的过程,师生分享阅读感受,一同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在生生关系的重新构建中,学生之间应更重视相互的竞争、分享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既存在于课堂内外,又存在于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担任多个角色,可以是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演讲者、单个学习内容的教授者,也可以是语文任务群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
  场域学习空间的拓展,从学习延伸到了家庭,因此,家庭中学生和父母、长辈也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关系网格中的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同步亲子阅读,共同制作知识海报;长辈与晚辈一起畅谈阅读感悟,交流生活经历;家人之间共同在家庭中设置语文学习区角……,都有助于语文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同时,由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造成了学科间知识体系的融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有必要形成新场域空间下的师师关系,通过学科融合给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视野。
  应当说,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师师关系共同构建成了语文学习共同体。
  (三) 语文学习活动平台的构建
  新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越发重要。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包含自然、人文、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书本上的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此语文活动平台的构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语文学习的平台也能够在校内、校外、网络平台三个方面予以构建。
  在校内活动平台方面,除上文提到的学习空间的架构之外,语文学习活动渗透在各个方面,例如学校整体书香校园环境的营造,让每一面墙,每一级阶梯,每一处风景都与语文学习相联系。学校在一年中也可以按照月份设置阅读活动月、书法活动月、诵读活动月等。同时,邀请社会知名教授、学者走进校园,开设讲坛,针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见识的广度与理解的深度。引导学生建立类型各异的语文学科社团,开展辩论、写作、朗诵、表演、影视欣赏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校外活动平台方面,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外部学习资源,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汲取语文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养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走进工厂,让学生领略大国工匠精神;走进革命遗址,让学生更多了解革命志士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走进当地纪念馆、博物馆,感受地区发展巨变,了解时代英雄事迹,改革勇气,拼搏奉献精神;走进名胜古迹,让学生们流连于祖国大好河山,受到美的启迪,能欣赏美、体验美、评价美,并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
  网络活动平台的建设同样不容小觑,语文学习活动中应更好地把握技术与语文的关系,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体现语文学习活动的真实情境,形成卓有成效的互动学习环境,带领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利用交互式的网络语文学习空间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维度、混合式的语文学习场域,更好地整合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学科学习形式更新穎、更有效、更有趣。
  综上所述,新书院文化下的语文学习场域的构建,既符合语文学科“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基本理念,又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对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理解、借鉴多元文化,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22.
  [2]王承根.承传书院文化精粹 打造现代精致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Z1).
  [3]郝秋子.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散文深度学习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
  作者简介:
  薛刚,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贾汪区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