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批注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时将好词好句或自己对本段文字的感受以特殊符号的形式记载下来,方便下次阅读时重点温习或阅读过后的整理工作。閱读时进行批注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吸收名人文章中的精华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因此,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这一良好阅读习惯。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展开叙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很大比重,其重要性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文章中的细枝末节。为了做到这一点,应当从小养成阅读时写批注的习惯,深化思想的同时,吸收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满足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要求。
  一、做好课前预习批注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步骤,不仅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在教师上课时紧跟教师思路。只大概的看一下课文内容不进行分析,并不会起到上述效果,有的学生还是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步伐,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做好对课文内容的批注,标注出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者是自己存有疑问的地方,方便在课堂上或课后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工作。这样将预习的效果最大化,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上课时跟不上教师节奏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还提前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关于这篇文章的主要框架,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变得容易的多。
  例如,在《夏夜多美》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家自主预习课文,并提出以下要求,用横线将描写夏夜环境的句子画出来,用波浪线将课文中表达作者对夏夜感情的句子或者词语画出来,再用圆圈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最后在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前面画一个三角形。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预习的效果,简单的将课文内容进行了划分,同时在上课时也能有重点的听教师讲课。在课后也能有重点的向教师进行请教,做到真正将这篇理解透彻,为以后的阅读理解莫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读书批注
  无论课前准备工作做的多充分、多详细,关键还是要看课堂上的听课效果,毕竟自学的内容没有教师讲解之后那么透彻、那么有深度。如果学生自以为进行了很好的课前预习而忽视了上课时教师讲解的内容,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批注的能力,对其中的重点内容做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领悟大部分的重点讲解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时,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正确的思考。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勇敢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王二小》这一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用彩笔将本课的重点词语划出来,并对以前未接触过的生词进行详细解释和造句,帮助学生明白其含义,方便学生一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其次,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王二小.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描写王二小英勇无畏的句子用直线标明,方便后面赏析和分析。让学生充分领悟作者是通过怎样生动的描写将王二小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引导学生用中括号将环境描写括出来,详细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样与学生课前的预习相结合,可保证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紧跟教师上课思路,开发思维。
  三、加强课后扩展批注
  每一门学科在自主预习和教师详细讲解后,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就是复习。不复习的知识点相当于没有学习,没有学生能够逃脱遗忘规律。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后复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做到适时复习,将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的高度。同时,教师还可以扩展课后训练,找寻与上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二次思想加工,这样对白天学到的新知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是教师在应用这种方式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不可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否则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
  例如,在《柳树醒了》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复习上课所学内容”的作业。但是作业的具体要求包括重读白天学的新课文,并将自己再读的感悟批注记录,并将这份记录与上课时老师引导做的批注以及自主预习做的批注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方面,在下次进行阅读分析时,着重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减少失误。其次,《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柳树的萌发映射春天的到来,那么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下一篇课文”的作业,因为下一篇课文是《春天的色彩》,其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或者是表现春天的手法会有相似之处,教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可以起到乘胜追击的作用,既能预习下一篇课文,还能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结束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技巧上,而不是简单地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学生会紧跟教师节奏,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批注式阅读可以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晓利.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潘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4):306-307
  [3]程庆娣,张旭.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J].农家参谋,2019(3):168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