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为工 趣学地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重视地理教学的图像化。这是对地理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众多的图像化教学中,双手也可以成为一种方便、自然的教学工具,使地理课堂更富趣味性。
一、地理手圖的意义
用手势形成的特定形象可称为手图。地理手图通常是以人手的掌、拳等部位表现某些地理事物的内容或特征。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手图是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且使用方便、灵活直观,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到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变烦为简,从而达到高效理解、准确记忆的教学目的。
二、地理手图的特点
手图具体形象,操作简单,易学好用。为了便于师生了解与掌握,可辅以生动的语言说明其特点。如“你的拳头如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突兀有致含秘密,厚薄彼此寓真理。我的手掌有魔力,表东示西助记忆。高低不平五类型,长短各一真神奇。上有春夏与秋冬,下知天文和地理”。通过手图,教师可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读图与用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概念并巩固基础知识。
三、地理手图的应用实例
1.拳型图的应用
一是分辨大小月。为了更好地分辨一年12个月中的大小月,可攥紧拳头,以指节突起处代表31天的大月,凹处代表小于31天的小月(见图1)。这也是教师们最常用的拳图。
二是判断地形。可在拳头上用易洗的水笔画图,将地理教材中的平面地形图立体化。如初中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一课,就可以通过在拳上画图帮助理解(见图2)。这一方法可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地图的立体空间感,也可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并记忆各种地形概念。
三是理解气候。可利用拳上的突起与凹陷代表高压与低压,显示出三低四高、相间排列、均匀分布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见图3)。
2.掌型图的应用
一是利用手背理解特定地貌。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东南亚(一)”中涉及了中南半岛,该地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半岛基部的掸邦高原海拔约2000米,整个地区的地形结构如掌状,非常适合利用手形(见图4)帮助学生理解与识记该地区的地貌特点。
二是判断风带的风向。具体做法如下:手掌自然伸平,大拇指自然伸直。小指位置代表高压带,食指位置代表低压带,拇指的方向就是风向(见图5)。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用右手演示;在南半球向左偏转,用左手演示。
三是认识地形。如手指代表山地,手心代表盆地,拇指末端较厚的部分代表高原,相邻较平的地方代表平原等,还可用指纹和掌纹模拟等高线等(见图6)。
四是判断地转偏向力。具体方法为:手掌伸开,拇指分开,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地转偏向力为大拇指方向(见图7)。
3.综合运用手形图
一是理解区域地理。如“手半握,竖起拇指”恰好与阿富汗版图相似(见图8),还可配上顺口溜:啊牡丹,你在百花丛中最鲜艳;阿富汗,你的形状如同一滴汗,位于中国的西边。
二地球自转。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向上指向北极,其余四指自然握紧,方向指向东方(见图9)。演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此时大拇指的指腹正对读者),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此时大拇指背向读者)。
三是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见图10)。具体方法为:手半握,大拇指的指向代表中心气流的运动方向,其他四指的指向,代表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反气旋是顺时针;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反气旋是逆时针。
四是理解迎风坡降水。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手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迎风坡降水的形成(见图11)。
五是反映我国的三级阶梯。具体做法是:一手高一手低,在转角处尽量呈现出直角或近似直角,以求更加突出阶梯的特点。这一手图还可由两名学生配合完成,既有助于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见图12)。
以上所举只是一些手图的简单应用。地理手图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相结合,能更好地实现直观教学,达到趣教乐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