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亦秀
摘 要:提问是教学工作体系中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学生知识内化程度考核的重要载体。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顺应素质思想,对提问艺术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保证所设置的提问环节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散需求,充分发挥提问在数学课教学落实中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授课领域,教师需要对提问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展开合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一、 前言
新课标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学目标由以往的注重学生数学成绩建设,转变为要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开发与提升。在全新的目标导向下,数学教师需要重新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发挥提问环节的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建设需求对提问内容和具体的提问方式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在设疑引思的学习环境下,通过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有效内化。
二、 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组成要素,同时,对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初中阶段,数学所发挥的学科地位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严格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提问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针对教材中基础知识,以及针对学生思维考查所制订的目標合理的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和交流,能够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内涵加深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相关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更加具有思维性和逻辑性,从而为学生高效完成数学知识提供基础助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对提问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基础知识内容,对问题内容以及具体的提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让数学课在问题的导向下,呈现出较高的效能和品质。
三、 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对待课程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而问题具有一定的设疑特性,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充满疑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导入环节进行设疑处理。即根据新知内容设置问题,并导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猎奇心理,并激发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比如说,在围绕“统计的简单应用”展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统计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即“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数据,比如说商场的月平均销售业绩,班级学生的月考成绩分布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效的工具对具体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数据的总体趋势呢?”之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讨空间,当学生提出统计思路和观点时,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据统计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明确。
(二)灵活设问,启迪思维
在数学课上,有些数学知识从内涵和本质层面来讲,在抽象方面具有较强的特征。同时,也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突破难点挑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结合现实生活情境构建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和综合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数学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轴对称”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以及具体的判定条件加深理解,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设置问题情境,即“广告公司要设置一组轴对称形状的广告宣传图形,并为学生提供几组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并简述具体的判定方法和理由。”如此一来,学生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规律,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而提供丰富的训练空间。
(三)探究问题,强化理解
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站在素质思想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合理的设置探究性问题,即保证问题的开放性,以及自主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结合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建设,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以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参与到问题的深入发掘与积极探索活动当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意识的支撑下,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按照平时所掌握的学情信息进行均衡化分组。之后,引导学生对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学规律进行假设,并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进行自由探究。学生在小组内部可以通过设计多边形模型的方式确定探究方向,之后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对图形模型进行内角的测量。最终,通过统计与分析掌握内角和的规律。在小组内部探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具体的探究结果进行组间分享,并委派小组成员进行观点分享和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行为进行合理的总结,从而保证问题的分析和探索效能更加突出,也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领悟合作学习的内在含义,从而实现初中生团队配合意识的综合性培养。
(四)保持广度,分层提问
在课上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个体在思维逻辑、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具体差异。本着遵循学生个体需求,落实均衡目标的原则实施分层提问方法。即在具体提问之前要对学生在数学课学习范畴内所呈现的思维,以及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之后,对学生按照基础强弱进行规范分层。并根据具体的分层结果设置提问环节,针对基础弱的学生提出简单的、考查基础知识点的问题,从而帮助此类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夯实学习基础,而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增加提问难度,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潜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则可以根据移项、合并同类项设置基础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设置复杂的应用题,从不同层面训练学生思维逻辑。
(五)启发诱导,发展思维 在规划和组织提问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有效启发。通过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思维认知提出问题,并通过提出、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系统地参与到数学课程深入学习活动当中,从而实现学生在数学领域从思维到能力再到综合素养的全面性训练。比如说,教师可以针对空间几何图形的三视图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正向和逆向的思维角度对图形进行推理。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几何图形,比如说长方体,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推理出其所对应的三视图。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三视图图形,之后,引导学生逆向推理,对数学图形进行还原处理,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支撑下形成良好的变式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实践解决能力,形成良好的培养和综合性的提升。
(六)设置生活问题,强化责任意识
在设置提问时,数学教师需要正视新时期教学背景下的生活化思想理念,并從现实生活中发掘具体的数学素材,将其用作问题设置的依据,从而保证问题的内涵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奠定一定的载体基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综合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支撑学生以规范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对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数据的搜集与统计”设置生活问题。联系初中生当前的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就生活中存在的数据资源进行自主统计。比如说,学生可以家庭的收支情况、班级数学成绩情况等多个方面,根据自身的喜好合理的确定数据搜集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数学课上所学的统计知识,并利用相关的数学概念,如平均数,或者相关的图标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应用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七)设置专题训练,拓展问题渠道
在为了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提问的载体和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具体的问题类型合理的设置专题,并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参与专题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规律总结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某一类型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从而充分发挥提问在学生数学学习领域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变式思维,让学生懂得一题多解。
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提问专题合理设计。分别针对ASA、SSS等定理进行提问。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思考,并利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通过问题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内在规律以及具体的应用技巧。同时,在进行专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保证提问资源体系的覆盖面更加的全面和具体。
(八)优化提问评价,加强方法指导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当下初中生具体的思维逻辑和实践表现,就评价环节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数学教师需侧重于学生问题思考过程中的思维意识、行为表现评价,判断学生在整个提问环节所呈现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解题思维和方法创新性的评价。针对学生的创新思路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让学生能够产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不仅如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一定的渗透,夯实学生的解题技巧,促使学生在提问与探究的综合导向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问题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四、 结论
依前所述,做好课堂提问环节优化设计,对促进学生思维建设、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站在新课标角度对提问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要丰富提问内容,创新提问形式,加强学生问题思考过程中的思维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准确的分析思路,并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实现问题的高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赵雪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61.
[2]吴显炤.初中数学课学生提问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江西教育,2016(33):18-19.
[3]杜其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99.
作者简介:姜亦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柴岗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8974.htm